普者黑景区民俗表演记者毕芃摄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村寨、进*营、进景区”等“九进九创”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和“五个认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各族同胞共同参与、团结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开花。
进机关爱民固边共谱新曲
走近文山州中级人民法院的办公楼,少数民族同胞与法官的漫画人物形象便映入眼帘。多年来,州中级人民法院结合工作实际,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创建与审判职能工作有机结合。年12月,该院被评为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机关。
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流动书吧,记者看到有群众在翻阅文山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知识问答》。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除了《知识问答》和《知识读本》,还摆放一些法律常识书籍和反映文山风土文物的书籍,这样可以让来院群众在休息等候时也能学法懂法,了解文山风土人情,潜移默化中增进民族团结、稳定共识。
文山州中级人民法院双语调解室记者毕芃摄
在诉调对接中心,双语调解室别具一格。调解室正中摆放的八仙桌和月亮凳都是壮家的物件,上面铺垫的是苗族的刺绣,背景墙是壮族的老人亭。据了解,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纠纷会被分流到这里,由该院的双语法官进行调解。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希望法院发挥少数民族的‘寨老’作用,主持公道,和谐化解一件件诉讼纠纷。“
进企业育团结花结致富果
“云岭”百香果、燕窝果、嘉宝果、长果桑……走进砚山县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类类日常生活中少见的中高端水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云岭”百香果(热情果)挂果记者毕芃摄
“这是一家以蔬菜、水果、鲜花育苗、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示范基地’。“该公司总经理谭海江介绍,近年来,公司把“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当地各民族群众的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平台和渠道。
记者看到,千亩连片的软籽石榴基地已经开始挂果,这是鑫珵公司的汉、壮、苗、彝等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晶。据了解,通过近10年的发展,该公司现有员工32名,其中少数民族员工20名;公司创办的砚山县农技协联合会、砚山县宏茂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会(社)员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会(社)员人。
源自苗族,服务各族。文山市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以苗药为根基,现集中草药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健康养生服务企业,于年12月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
该公司董事长刘兴仙介绍,近年来,苗心康通过“药企+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基地、发展产业,与各族群众形成了产业共同体;通过门店加盟、订单收购方式,与各族群众、加盟商形成了发展共同体;通过加强与知名企业、院校的合作,努力向中医国粹文化迈进。
进社区同心共建美好家园
文山市的泰民家园,名字取“国泰民安”之意,属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区,是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社区、进小区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文山市城市民族工作的一个缩影。
走进小区,抬头便看到了“四海哥弟喜居泰民家园、八方姐妹贵为文山市民”的标语。小区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学前教育、社区服务工作站、超市、商铺……方便居民生活的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一系列住房、医疗、安全的保障,为余各族群众安心生活、安心工作创造了优良条件。
泰民家园群众表演纸马舞记者毕芃摄
在广南县莲城镇的南秀社区,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白、布依、蒙古9种民族,共户人。年9月27日,该社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长期以来,南秀社区坚持推行红色“先锋秀”、橙色“民族秀”、金色“爱心秀”、绿色“文明秀”、蓝色“和谐秀”等“五色五秀服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社区9个民族的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
进乡镇兴团结业圆脱贫梦
在砚山县维摩乡易地搬迁炭房安置点,有圆梦、兴业2个居民小组,汇聚有汉、壮、彝、苗4个民族,安置了全乡8个村委会31村寨户人。
在兴业、圆梦两个居民小组,民居不分民族、着装不分民族、语言不分民族、生活习惯不分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红白喜事大家一起办理、困难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节假日大家一起欢度,各民族舞蹈大家一起跳、幸福快乐大家一起分享。
砚山县维摩乡易地搬迁炭房安置点的绣娘记者毕芃摄
在这里,勤劳善良的各族群众真正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这里,坚强勇敢的各族同胞真正实现了兴业梦。如今,兴业、圆梦两个小组已成为了维摩乡乃至砚山县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典范。
进学校民族团结融入血脉
迈入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便听到了学子们演唱的两首热情欢快的民族歌曲,据介绍,分别是壮族和彝族的“迎客歌”。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演唱“迎客歌”记者毕芃摄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是原来的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于年建校,年被评为云南省一级中等师范学校,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多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建示范引领、融入教育教学、民族文化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四个重点”,开展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村寨“四进”活动,以培养学生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演奏一种民族乐器、会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会一项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做一件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六项民族文化技能”为抓手,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普者黑站前的民俗表演记者毕芃摄
进宗教活动场所爱国有我携手同行
田心清真寺,是砚山县平远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心村距离*府所在地2公里,共户人,居住着汉族、壮族、回族、苗族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
田心清真寺一角记者毕芃摄
多年来,田心清真寺坚持“爱国爱教”的宗旨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的目标,切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创建工作。
这里挂牌成立了砚山县民族团结教育培训中心,在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尚属首创。10年来,培训中心作为砚山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宗教*策法规,“禁*防艾”、中华传统文化,穆斯林朝觐等教育培训,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进村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坡芽歌书的发现,让坡芽村名扬四方。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不仅是坡芽歌书的发源地,还是壮族文化的传承基地、全国民族特色示范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和民族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试点村。在坡芽文化活动广场,风车、犁地、插秧、刺绣、织布、木棉花下对山歌……无不展现着百姓辛勤劳作、自力更生、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景象。
坡芽歌书表演记者毕芃摄
解放战争、守土卫国战争等,都在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村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多年来,老寨村以“红色基因”为切入点,打造“红色旅游新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着一曲曲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精彩华章。
西畴县兴街镇老街村委会老黑箐村小组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全村共62户人。多年来,老黑箐村村民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家家户户走上硬化路、住上洋别墅、饮上幸福水、过上好日子,绘出一幅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田园画卷。
进景区旅游带动融合发展
在普者黑平方公里景区范围内,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白、瑶7个世居民族,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互相亲近,共同建设和谐温馨的家园,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值得一提的是,仙人洞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甩掉了贫困“口袋”,村民思想变了、路子对了、钱袋鼓了,该村也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示范村、小康村。
普者黑景区年接待游客余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普者黑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把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带到了普者黑。
普者黑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民族文化展示厅记者毕芃摄
普者黑海纳百川,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普者黑独有的民族文化现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这里得到了绽放,普者黑成为全国各民族兄弟姊妹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舞台。
进*营老山精神代代相传
30多年前,参加我国西南边境发生的那场战争的全体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祖国西南边陲的安全和领土完整,谱写了新时期*民团结的壮丽诗篇,共创了举世闻名的“老山精神”。
麻栗坡烈士陵园记者毕芃摄
老山主峰主战场,是各族官兵和群众缔造、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之地。年,老山主峰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疆记忆陈列馆、老山神炮战场遗址、天保口岸、老山主峰等景点备受青睐,八方游客纷纷前往体验其红色文化、秀美风光、民风民俗、边关风情。
老山,是英雄的山,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见证;“老山精神”,是一座时代丰碑,是麻栗坡*民团结一心,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宝贵财富,代代薪火相传。
进口岸对外开放同心筑梦
天保口岸作为云南省对越第二大口岸,也是文山州最大的口岸,位于著名的老山、八里河东山脚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天保口岸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边防更加巩固,口岸更加发展、贸易更加繁荣,边民更加富裕。
在口岸恢复开通建设以后,特别是在新时代,天保口岸在*的领导下,*警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力量,投入到口岸开发开放中,实现边防更加巩固、口岸更加发展、边民更加富裕。
天保口岸记者毕芃摄
近年来,天保口岸进一步提升麻栗坡县主动服务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能力,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对外开放助力全县各族人民实现“小康梦”和“中国梦”。
大家庭同心,石榴籽紧抱。如今,在“九进九创”的基础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已广泛延伸到了高铁站、医院等场所及单位。随着全州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已深深根植于文山州万各族儿女的心中。
云南网记者毕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