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同样是离别,诗人们选择用不同的诗句,来表
TUhjnbcbe - 2023/2/18 8:35:00

王维一生写了不少好诗,他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因为感情深挚,早在当朝就已经脍炙人口,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等成为送别诗当中的名篇。

当时王维的这首诗,还被有心的音乐家谱成乐曲,称为《渭城曲》,又叫《阳关三叠》。

当时,诗人的朋友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那地方远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离开送别的渭城,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咸阳市东北方,可谓是千里万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从此一别,除了天地悬隔,更加上了一重信息不通的苦涩,由此,王维慨然落笔,吟道:

渭城朝雨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初过,柳色清新,纤尘不起,客舍青青。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你我何不再干一杯?想今朝一别,当你西出甘肃敦煌西南的阳关,将不但是一片天地昏*,并且更是形单影只,心情孤独,哪有朋友可供笑语,陪伴寂寞?哪像过去出窝兄弟那样,没大没小,无规无矩?

多情自古伤别离,这是一种人类共有的千古情结。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说。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说。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与君离别意,泪洒相思带。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旧时流行歌曲《何日君再来》虽然讲男女别情,鄙词俚句,可却感情悲凉,亦足以动人情思。

别离的凄怆,尤其是当一个人单身远走外乡,人生地不熟,那种亲友间由不放心而带来的忧伤怀恋,往往较之一般别离更加深沉、更加切骨了。

“文革”中小弟弟丕栋才读高中,尚未成人,便被全国性此起彼伏的插队狂浪吹到东北,当时由我相送,真是大有王维所谓“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心绪,不过送别的地点是车站,乱哄哄既挤且拥,哪来“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好景?又哪来“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条件?由是更加黯然神伤,倍觉凄凉。

想当时丕栋不语,欲哭无泪,幼小心灵,未知是伤心人别有怀抱,还是想以牺牲自己来减轻老母被批被斗的罪孽?

同样是送别,高适的《别董大》却唱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谓是一种离别,两种情怀。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感情又是如此的复杂多彩,从而形成世界的复杂多彩。

古人讲:没有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我则补充:没有悲、欢、相思,不愿生此世界。花、月、美人是物质,悲、欢、相思是精神。精神物质,平分秋色,彼重要,此亦重要。

人生的味道,或许就在于患得患失,时离时合。

沈祖《唐人七绝诗浅释》讲:“于此对照孟郊在《赠崔纯亮》中说:‘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只这两句就活画出其人的心胸狭窄,难怪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要讥笑他是‘高天厚地一诗囚’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观影响下形成的性格,对于一位诗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里且不说世界观与性格之间的影响到底是否如此简单,单就各人身份、经济、地位不同,就可以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念来,“天下谁人不识君”,固然是豪言壮语,气势如虹;不过回过头来,“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别是一种深情与关爱,萦人心怀。木棉花象征英雄气概,荷花象征洁身自好,你就能因此而下简单断语讲:木棉花胜于荷花吗?

“西出阳关无故人”,“天下谁人不识君”,彼此掩映,彼此衬托,彼此补充。世界和人生因为有了丰富多样的物质和精神,才显得愈益美好。

由此,我既欣赏胡适所讲:“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暂时分别了;‘珍重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造几颗小晨星;虽没有多大光明,也使那早行的人高兴。”也欣赏宋朝许左之所讲:“忆你当初,惜我不去;伤我如今,留你不住。”把两者有机地组合起来,这才是整个人生的别情离绪,整个人类的别情离绪。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样是离别,诗人们选择用不同的诗句,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