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为可能的变化规模提供了一个好想法。当然,历史的变迁还受到不可预见的偶然因素的制约。在此我把重点放在欧洲纺织业已有利益所带来的压力上。我们已经看到,18世纪早期的羊毛、丝绸利益集团是如何与亚洲棉纺织品对抗的。
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出现了强力反对棉纺织品的联盟,它们的*府也认为,这种新材料、新商品破坏和动摇了以毛、麻为主的传统纺织品生产和贸易模式。然而,尽管对棉的担忧无处不在,但欧洲人对这种新纤维在*治和经济方面的回应却并不一致。
▲木棉花树我们看到,不同的国家在条件上的不一致,导致它们与棉纤维打交道的动机也各有不同。不列颠群岛在纺织品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治和经济状况,使得它比欧洲其他国家更易于产生与棉花这类新的、外来的纤维打交道的动机。不列颠群岛的奇怪之处,在于它的毛纺织生产和贸易十分出色,但它在国内麻纺织生产方面的成功却非常有限。而欧洲大陆大部分地方的情况却所有不同,它们的毛纺织和麻纺织生产都是齐头并进的。
就以18世纪英国的主要对手法国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10.5).英国的毛纺织品生产几乎比法国多一倍,但麻纺织品生产还不及它的一半。这一显著差别反映在英国整个18世纪的贸易差额中,当时毛纺织品是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而麻纺织品却是它最重要的进口产品。英国年的毛纺织品出口价值约万英镑,占英国出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强(在18世纪早期占的比例甚至更多)。而在同一时期的英国,麻纺织品的消费却一半以上依赖毛纺织是18世纪英国工业的发动机。
▲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厂在棉纺织品崛起之前、之中和之后,英国的毛纺织品在欧洲大陆、中东和大西洋都取得了巨大而与日俱增的成功。英国麻纺织品的进口也不同寻常。在现代早期,没有哪个欧洲国家的经济会如此依赖于外来的布料。然而,这种进口麻纺织品和出口毛纺织品的古怪结合,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说,却完全行得通。借助于贸易,英国的国内消费倚重于植物纤维(大麻和亚麻),而毛纺织品(羊毛织物、精纺毛织物、混纺织物和新的呢绒织物)出口则倚重于动物纤维。
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英国用较便宜的麻纺织品给人们做衣料,出口的却是更昂贵的毛纺织品。它专门生产能源密集型的毛纺织品,却并没有错把它拿来给自己的人民当衣服穿。这看似是一种扭曲的逻辑,但实际上却不是有意为之。毛纺织品和麻纺织品是不可互换的,而且并没有事先正式的决定想要出口毛纺织品并进口麻纺织品。仅仅是因为与养羊和亚麻栽培齐头并进的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不同,英国虽是“金羊毛”之地,但气候却不适合亚麻生长。不过,这样的地理条件,或许正有助于为棉的发展保留一扇开启的大门。
▲等待剃毛的绵羊在18世纪早期,显而易见的是-再次引用笛福的话来说“欧洲没人像英国人那样穿过、用过那么多的麻纺织品···...”不过,在当时同样明显的是,这类麻纺织品的大部分,而且是最好的部分,却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和荷兰。问题并不见得在于贸易平衡,而是在于经济上、*治上对敌对国家的依赖。爱尔兰于年、苏格兰于年建立了受托理事会(BoardofTrustees)来调控产业,这可以被解读为不列颠王国为加强国内麻纺织生产而迈出的步伐。18世纪上半叶在爱尔兰和苏格兰发展麻纺织生产,缓解了爱尔兰海周边潜在的无序,刚刚合并的苏格兰王国的经济利益也和不列颠捆绑在一起。
在这当中,*治原因也是十分重要的。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无序只得到了短暂的缓解。尽管英国人试图控制爱尔兰的生产,但爱尔兰的麻纺织品开始在国内和大英帝国的市场上同毛纺织品进行竞争。到年代,麻纺织品的价格急剧上涨;亚麻纱线的价格在年比在年贵了40%.七年战争使得西里西亚麻纺织业与欧洲其他地方之间已有的商业联系遭到严重的破坏。随着价格在英国的上涨,进口的欧洲大陆的麻纺织品从平均万码(-年间)跌至年代初的不足万码。到年,英国的麻纺织品进口跌到了18世纪早期的水平之下。英国有充分的理由在国内打殖民地的牌,通过它的周边和属地来保障麻纺织品的供应。
▲生产线上的亚麻纱线棉和麻通过棉麻粗布这样的混纺布料在相互作用:棉纺织的发展,可被视为是麻纺织品价格上涨的反应,也是更有信心的洲际英国帝国计划的成果。然而,有益于在麻纺织品之后走上棉纺织发展道路的条件,却存在着不少问题。麻纺织品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它的特点是与农业经济、与乡下多重生产活动的紧密联系。将这种特点转移到棉纺织品,特别是棉麻粗布上,将会存在着风险。举例来说,“雇用穷人”被视为麻纺织生产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因为它需要的资金很少,并且,特别是在生产便宜的品种时,需要的技术也不多。
英国于17、18世纪常被宣传的传统的“金羊毛”形象,很可能成为后来不列颠发展棉纺织业的障碍。人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将棉纺织的发展当成是毛纺织的衰落。实际上,在18世纪晚期,棉纺织业是以真正挑战的形式出现的,此时的棉纺织生产充满活力,以创新和惊人的发展速度为特点,令毛纺织业看上去处于严重落后状态。不过,直到年,威廉·马歇尔(WiliamMarshall)都毫不怀疑,对于英国经济“羊毛才是头等重要的”。然而仅仅五年之后,棉纺织品就取代毛纺织品,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而毛纺织品占据这个地位曾经达年之久。
▲英国贵族的服饰但是,我们能把棉纺织业的发展,当做是毛纺织生产的内在问题所推动的吗?英国棉纺织业以毛纺织向棉纺织转换的形式出现,它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惊人的发展。英国的毛纺织业有自身与众不同的活力,在至年间规模翻了一倍,在接下来的五十年里又再次翻倍。在年代之前,英国棉纺织业的重要性都无法同毛纺织业相比,它在拿破仑战争末期才开始快速发展,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扩张。
早在年代和年代,商人和制造商就已声称英国的毛纺织业在衰退,他们对产业的长期前景越来越担忧。当他们建立了跨大西洋商业纽带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家越来越成功地向欧洲和中东市场销售着毛纺织品。英国的纺织品生产商显得过于焦急了。至年的五十年,是英国毛纺织业极其显赫的时期,一直到年代初,英国毛纺织生产额依然都是所有其他纺织品生产总额的二至三倍。
▲贵族佣人们的服饰9世纪下半叶之前,在英国,或在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羊毛生产都没有退化。不过相对而言,这一产业的表现也只是普普通通。据估算,在19世纪初,英国人均毛纺织品消费比17世纪末的水平高出一倍多,然而人口有极大的增长。不过,在年代之后,该产业的发展就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了,毛纺织对不列颠群岛整个纺织品生产的贡献,从年占净增值的60%,跌落到年的34%,而此时纺织品对GDP的贡献却从9%增加到了14%.与其责备英国的毛纺织产业的表现比不上棉纺织产业,还不如问一问它是否能够表现得更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看到两个重要的因素:基因因素和基于市场的因素。问题并不仅仅在于要保障更好的供应,而且还在于要生产品种正确的羊毛。毛纺织生产相对危机的时期,与将英国的羊毛变长、变粗的哈特韦尔(Hartwell)所定义的“羊毛革命”时期是一致的。一种更重、更壮的新品种绵羊受到青睐,因为它在肉价高、人口增多的时期出产了更多的羊肉。
▲小羊羔“金羊毛”并不总是适合市场想要的更轻薄、更优质的毛纺织品的生产。这个“基因”的故事,从英国人的观点来看或许是令人信服的,但是,当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却发现并非如此。大量的优质羊毛可以从西班牙获得,而且到年代,还可以从澳大拉西亚获得。然而,从全球层面上看,到年,毛纺织品生产总值还不到棉纺织品的三分之一,按码数算还不到十分之一。羊毛的真正障碍很可能是需求而不是供应。我们将会看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并不想消费更多的毛料,他们更喜欢棉布。
结语
这种趋势在棉纺织生产机械化和工业化之后更加明显,但早在18世纪中叶,在大西洋地区的欧洲商人把棉纺织品视为扩大生意的机会的时候,这种趋势就已经出现了。毛纺织业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小众市场继续发展,以混纺布料(尤其是棉毛混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