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最早的超短裙出自海南,它也是世界纺织
TUhjnbcbe - 2021/7/29 18:51:00

黎族的活化石之二――黎锦

也许你根本没有想到,中国最早的超短裙却是海南黎族润方言地区女孩子穿的超短筒裙。这种超短筒裙大约20多公分长,裙头裙脚一样宽窄,无褶无缝,状似布筒。

润方言妇女穿着这种上不过脐,下只到大腿中上部的超短筒裙,在田间劳作、在树下织布、在爬山涉水、在欢歌乐舞中、在约会中展现了其美丽迷人妖娆的风采。

黎族筒裙有长有短,民族特色浓郁,是黎族妇女最喜爱的服装,妇女们穿着长短选择主要跟生活环境相关。润方言地区因为多山、多水,为生活的方便,超短裙就成了一种衣着习俗,也就产生了中国最早穿超短裙的女人们。

筒裙是黎族妇女用自织自染的黎锦手工纺织而成,有长筒、短筒之分。不管长筒、短筒,底色都只有黑、蓝二种,另用各种彩色棉线或金线织成花、鸟、虫、兽、人物花纹或几何图案,色彩艳丽。其中短裙的花纹更加绚丽。

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黎族人民所穿的衣筒采用黎锦制成,而黎锦产自是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地区也是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

黎锦采用的纺染织绣技艺在年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以前,织锦几乎是每个黎族妇女都会的拿手技艺。在黎族村庄,农闲时候,休息时间,在船型屋下,椰子树下,到处都是席地而坐的,穿着筒裙,架起简易织布机的黎族妇女们。她们只用简单的竹、木构成的“踞织机”,不用图样,就可织出精美图案花纹的黎锦。

史上记载

黎族的纺织历史悠久,可考证起源于殷周时代。早在多年前,生活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就已掌握了纺织技术,是中国各民族中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民族之一,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多年。

有关黎族织锦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其描述:“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说明黎族妇女很早就懂得从植物中提取纤维作为纺织的原料编织棉布。

秦汉时期的《后汉书》里提到的珠崖太守孙幸强调“广幅布”,激起黎族人民的反抗。“广幅布”指的就是黎锦,当时人们穿的贯头衣即由“广幅布”做成。可见,“广幅布”以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成为进奉朝廷的贡品,而且在百姓中也十分普及。

宋《桂海虞衡志》里对黎锦的描述:黎幕,出海南黎峒,黎人得中国锦彩,拆取色丝,间木棉挑织而成,每以四幅联成一幕。黎单,亦黎人所织,青红间道,木棉布也。

清代《黎岐纪闻》记载:“山岭多木棉树,妇女采实,取其棉,用竹弓弹为绒,是纫手引为绒,染红黑等色,以山麻及外贩卖采绒,织而为布,名曰吉贝。或擘山麻纫线织布,树皮汁,染为皂色,可五色绒杂绣其上,名曰黎布,贾者或用牛或用盐易而售诸事,海南人颇用之“。

自汉代以来,黎锦已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贡品。

黎锦纺染织绣技艺

黎锦编织是以棉线为主,采用天然植物进行染色,辅以麻线、丝线和金银线进行编织。

清代《琼州海黎图纺织图》对黎锦描述:“其地惟产木棉一种,春花夏实。黎妇采子取棉,以手足纫线,染成绚烂色,织为吉贝。”黎族人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或其它种类的棉花做纬线,苎麻等纤维做经线,再用天然植物色素为颜料染色,然后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黎锦。

黎锦的图案丰富,颜色上多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体现了黎族妇女的创造才能和艺术造诣,也是她们对信仰和习俗的表现。黎族妇女不用图样,信手就可在黎锦上织出色彩艳丽的图案花纹来,据统计,黎锦纺织品的图案有:水波纹、藤条纹、彩虹纹、云雾纹、方块几何纹、星月圆点纹、草树纹、竹林纹、牛鹿凤鸟纹、龙纹、槟榔纹、虫纹、跳舞纹、房屋纹、谷类纹、青蛙纹等多种纹路。黎族妇女把自然界中的事物和人们的生活场景都织进了那些光彩夺目的黎锦中。

黎族妇女织布主要采用踞腰织机。踞腰织机简称为腰机,由藤腰带、腰力棍、木刀、拉经棍、竹梳、竹纬线针、整绒梳等器械组成。在织布时绑着藤腰带,伸直双腿蹬着织机经线木棍撑开纱线,席地坐着织布。其过程是用右手持着纬线木刀,按织物的强力交替程度,用左手投纬引线,然后用木刀打紧纬线,整个过程看上去复杂而精细。

清代《黎歧纪闻》有这样一段论述黎族妇女使用腰机纺织场景:复基经之两端,各用小圆木,而围于腰间,一端以足踏圆木一条贯之。于是加纬焉,以渐移其木而成匹,织者匠心也。

五大方言服饰特色

黎族各个方言地区的服装各有特点,一般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部落习俗,有着各异的服装细节,主要按五大方言地区分为五大类。

美孚方言地区妇女有着黎族最好的纺织棉布的技术,美孚方言的着装有个特色是男女上衣没有分别,都是黑色开胸对襟无纽的短衣,领际点缀两块长方形红布,背部缀方布一块。妇女还用黑白相间的头巾盘头。

润方言地区妇女的长衣宽阔,为贯首式。下装的筒裙极短,劳作时不经意的俯腰即露出臀部,这是中国最早的超短裙。润方言妇女极擅长织花和绣花,其短筒裙的花纹也极致绚丽。

哈方言地区妇女穿开胸无纽上衣,前祺比后祺约长一寸,下身穿短筒裙。衣、筒上花纹较少,而且不鲜明。部分哈方言妇女上衣已经改为汉布制成的汉装,下装是黑色或深青色的长筒裙。只在盛装时所穿的上衣和筒装织绣有非常精致美丽的花纹,其艺术价值之高为各方言之冠,据说这种花筒裙过去价值一两头牛。

杞方言地区妇女上衣开胸无纽,在衣后幅下端、两臂中部均绣有鲜红的花纹,下身穿短筒裙,用红色丝线为主织成各种动植物图案。

赛方言地区妇女上身已经是汉装款式,下装为长筒裙,其花纹简单,多横线条形。

*道婆,传播中原

黎族的纺织技术不仅具有漫长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而且在纺、织、染、绣等方面,对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

宋末元初,松江乌泥泾镇的*道婆,来到海南岛在崖州一带生活了近40年时间,在与黎族人民朝夕相处中,掌握了先进的纺织印染等技术。

晚年*道婆回到了家乡乌泥泾镇。当时,松江一带纺纱工具很简陋,*道婆决心将棉纺织工具进行改革。她造出了既省力、又提高功效3倍的三锭脚踏纺车,她将从黎族姐妹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加上自己的实践,融会贯通,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洁花"等织造技术传授于后人,极大的推动了中原纺织技术的发展。

黎锦传承

古时黎族妇女坐在草棚下,足踏织机木棍,熟捻地纺织,对推动我国的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她们从小就学习织锦、纺纱、刺绣,然后再教授女儿。通过这种原始的方法,她们将这种绝伦的手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在服装市场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珍贵的黎族织锦技艺濒临灭绝。不少黎族地区的人们逐渐丧失黎锦的制作技能,目前黎族里除山区少数人懂一些织锦工艺及剌绣外,纺、染技艺几乎没有年轻人学习了,那些曾织出斑斓锦绣的织机,早成了堆在角落中的古董。

随着掌握古老织锦工艺的民间艺人相继过世,传承了数千年的黎族织锦工艺濒临失传的危险,对传统棉纺织工艺尤其是黎锦工艺进行抢救、挖掘和保护,已迫在眉睫。

可喜的是现在已经有相关部门和很多有识之人,对发展和传承黎锦纺织技艺这个活化石的重视。有意识的开始在学校阶段对青少年进行黎锦的纺染织绣技艺传承和培训。

来源:发现海南岛

本期编辑:嗯呐

来稿请发邮箱:yinxianglingshui

.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最早的超短裙出自海南,它也是世界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