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木香治气之总药
TUhjnbcbe - 2021/3/9 14:53:00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0.html

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

性温,味辛、苦。

归脾经、胃经、大肠经、三焦经、胆经。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木香,原名蜜香,这是因其香气如蜜之故,由于沉香的别名中,已有“蜜香”之称,为防止混淆,因而改称为青木香。又因中药马兜铃之根也叫青木香,遂又改称木香为广木香或南木香以别之。七里香、十里香均是木香的雅号,日本《和汉药考》中还有“大绿通”之名。

1.木香真的香

远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木香的记载,历史上以“昆仑及广州舶上来者佳,是为地道”,品质以“轻浮味苦而粘牙者为好”。

木香虽以木名,然并非木本植物,实属草类也。早在南北朝时,民间就“常以煮汁沐浴,大佳”。古时道家又称青木香为“五木”,《修养书》云:“正月一日取五木,煮汤以浴,令人至老须发黑。”据史料记载:隋朝樊子盖为武威太守,车驾人吐谷浑,子盖以彼多瘴气,献青木香以御雾露之邪,“多以为浴是矣”。木香亦名“五香”,《三涧珠囊》中说:“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名五香。”五香的确很香,《金光明经》称之为:“矩琵佗香”,“其香气浓郁,药中有此一味,则煮之香闻满屋”,甚至还说“烧之能上彻九天”。

相传清代光绪年间,山西道监察御史李慈铭临窗办案,由于过度疲倦,不觉伏案而睡,感受窗外风寒,醒来后即感全身不适,肠鸣腹泻,请来医生诊治,医生问明病情后说:“李大人不必担心,此病极易治愈。”于是取出一瓶药丸,令以浓米汤饮下20粒,不久遂愈。李慈铭问医生用的什么药,医生回答:“在大人洗砚池旁,有一种花木叫木香,用其根与*连做成药丸,即大人所服之药。”后来,在洗砚池畔,果见木香盛开,其香气确实沁心润肺。李乃光绪进士,著名文学家,兴奋之际,乃做诗一首:“细剪冰蘼屑麝胎,双含风露落琼瑰。分明洗砚匀笺侧,长见笼香翠袖来。”诗中用白色的蘼芜和麝香的细末来比喻木香的香浓之气。

而今,中医所用之木香,也有用菊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云木香、越西木香、川木香的根,云木香生长于较高的山地,原产印度,现主产云南;越西木香生于山坡林缘草地,主产四川昌都及凉山彝族自治州;川木香生于山坡草地,主产四川雅安地区。这三种木香均以气味芳香浓烈,根条色*褐而质坚实者为优。

2.“治气之总药”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中药专著,其中把味中药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大类。凡是属于“上品”之药,认为“上药养命以应天,无*,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木香虽列属《神农本草经》“上品”之药,而历代医家用药经验是,木香“辛燥之性,破滞攻坚,是其所长”(《玉楸药解》),“用之以散郁开结,但不可太多,过用则耗液伤阴”(《本草正义》)。由此可见,木香不仅不堪“多服久服”,更无“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用,所以,若将木香列为“上品”,实属不妥。

根据历代医家用药经验,木香味苦辛,性温,是极为常用的行气理气药。清代名医*宫绣曾说:“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以中焦为要,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药品化义》:“木香,为调诸气之要药。”《本草汇言》还高度概括前贤之说,认为“广木香,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一连说了十一种气。近代名医张山雷曾一言以蔽之:“木香以气用事,专主气滞诸痛。”实际上,现今对木香的具体运用,医院焦树德教授曾经说过:木香“偏于行肠胃系统的滞气”,多用于肠胃气滞而致的胃脘痛、胃脘胀闷、脘膈间胀闷多嗳、腹胀泻痢等症。

3.用木香要谨慎

在古代有一个故事:“有一妇人久痢将死,梦中观音授一方,服之即愈。”此方是以木香一块,方圆一寸,*连半两,二味用水半升,同煎干,去*连,薄切木香焙干为末,分作三服,第一服橘皮汤送下,二服陈米饮下,三服甘草汤下。这一故事说明木香能治疗痢疾,但用量要少,一寸长的木香小块,再分三次服下,可知每次用量是极其轻微的。

木香毕竟属辛香耗散之品,虽为常用,但须注意:一不可过滥,二不可过量,滥用必致其害,过量必伤正气。有一部分中医师用木香,动辄轻者10克,重者15克,惟恐行气不力,倍量用之,稍见其效,久用不舍,其结果是痛快于一时,终致气短不续,弊多利少。

其实,木香不可妄用,古代医家早有告诫。如清代医家张山雷曾指出:“木香用之散郁开结,但不可太多,过用则耗液伤阴,其气将愈以纷乱。”《本草新编》中也认为:“广木香,只可少用之为佐使,使气行即止,而不可谓其能补气而重用之也。大约用广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钱而止,断勿浮于一钱之外,过多反无功效。”

在中医界,每位中医大概都知道“辛不过钱”之说,意思是在应用中药细辛时,剂量不可超过一钱,即为现代的3克,其实不但是细辛,木香的用量也要慎重。对于木香用量要轻,北京已故四大名医之一的蒲辅周老先生则是极为重视的,他曾说过:“木香行滞气,和脾胃,磨汁服佳。中虚者勿重用。”木香磨汁服,能有几何?还又强调“虚勿重用”,可见名医用木香,都认为量小为妥,慎之又慎。

往期精选文章推荐:

万变不离其宗,熟记中医方剂间的关系与演变

升降出入理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论《金匮要略》因势制宜治则

中医界的达康书记们教你读哪些医书?

脏腑辨证歌诀,记下来,能顶半个老中医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木香治气之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