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珠海首部民族歌剧侨批广州首演一封侨批
TUhjnbcbe - 2025/3/9 17:40:00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

“侨批,侨批,跨洋过海,生生死死一信牵;侨批,侨批,望眼欲穿,魂归故里的执念。侨批……”伶仃洋上,深情歌声荡气回肠,香山海畔,民族大爱令人动容。当舞台上无数封侨批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岁月的温度跨越历史的长河直击人心。

10月4日晚,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珠海演艺集团打造的民族歌剧《侨批》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上演,这是珠海演艺集团大型舞台艺术又一力作。据悉,7月3日,《侨批》曾在珠海大剧院试演,此次是其正式亮相广州大剧院。

《侨批》将一纸侨批具象化,通过舞台上艺术化、人性化的创作呈现,展示了苦难时光里义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华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脉的家国大爱。

小人物中见大情感

小事件中见大历史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眷属的、附有汇款的书信及其回文的统称,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被称为跨越大海的来信,在广东沿海地区曾兴盛一时。

民族歌剧《侨批》从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像自己一样被卖,急忙赶赴家乡却海上殒命,临终留下的一封“批”开始,串起迫不得已卖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久卧病榻的婆母、一诺千金的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与梁诚如感同身受的众多华工的故事。

舞台上,檀香山码头一组组华工的艰难劳作画面、望乡曲演绎出侨胞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眷念;香山县平静广阔的海面传来高胡、三弦、笛箫、琵琶奏出的歌谣,广东特有的音调唤醒对“乡音”的思念与情愫;侨批局里算盘声噼里啪啦,唐有信刚劲浓烈的独唱,与唐夫人郎情妾意的对唱,唱出有信有义的同胞之爱;沿海渔村泥坯房里,开满木棉花的林间小道上,五彩斑斓的茫茫海上梦境中,梁董氏与丈夫、婆婆、女儿深情重唱,唱尽梁家人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苦难仍旧蓬勃的生命力与顽强的抗争精神。

演出当晚,受邀观演的侨务工作者感触良多。有观众说:“歌剧里面华工外出打工的不易,浓厚的思乡之情都特别真实,尤其是众华工凑钱救女以及侨批馆宁愿抵押田地,抵押发妻嫁妆也要凑齐钱款的那几幕剧情格外感人。华侨就是这样的爱国、爱乡、爱家人,讲好侨批的故事,就是对中国传统诚信精神的传承。”

编剧王勇表示:“一封批,是故事的起点,更是故事的支点,这个‘支点’串起了中华民族的前世今生与今生来世。只有用人性的、人情的表达,才有可能打破时间的壁垒,在情感层面上更加贴近当年的华侨和华工,让故事更具人性的温度,更触动人心、震撼人心。”

《侨批》在配乐方面融入了广东的民歌素材,也使用了广东高胡、三弦、笛箫、琵琶等乐器,雄厚的交响乐中加入极具广东特色的音调。剧目作曲孟卫东介绍,《侨批》的故事有着浓郁悲壮的色彩,“使用广东传统音乐,是对戏剧氛围渲染的直观表达,唤醒剧中人物对于乡音的思念与情愫。”

导演廖向红表示,以一封侨批为核心设置人物、结构全剧,“侨批”与“大海”富有不同的象征意蕴:“‘侨批’是家书、银信,也是连接家乡与远隔万里他乡的纽带,是承诺、信义的象征。一封百人签名的‘侨批’是海外华侨爱的传递,展现了华工的苦难、乡愁与家国情怀,他们的善举、义举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大海是生路,是屏障,是人生命运的象征。”

珠海首部民族歌剧

浇筑湾区人文丰碑

作为珠海的首部民族歌剧,《侨批》同时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及“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集聚了作曲家孟卫东,编剧王勇,导演廖向红、邓一江,指挥朱曼、樊洁,青年歌唱家吕薇、李扬等国内一流艺术家助阵,以及珠海歌舞团青年歌唱家董斌、李步凡、张桢子、刘倪汝与南昌交响乐团同台演出。

年春,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演艺集团决定启动民族歌剧《侨批》的创作,同年7月,主创团队前往珠海唐家湾、江门等地,在参观江门五邑华侨博物馆时,早期华工乘火船漂洋过海的凄苦场景、太平洋和异邦的凶险叵测,给主创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创作《侨批》,主创团队在北京、珠海召开数次策划会议,王勇根据历史史实提炼加工,数易其稿;孟卫东紧扣剧情,将音乐与唱词融为一体;廖向红充分发挥民族歌剧的特点和优势,将剧中人物的大义大爱进行了生动呈现。

珠海演艺集团负责人表示,作为广东省新生的文艺院团,珠海演艺集团将以深入挖掘湾区题材,讲好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发展故事为己任,用文艺精品为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文艺事业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提供支撑。

关雨晴

汪庭月

主办方提供

关雨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珠海首部民族歌剧侨批广州首演一封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