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何穗鸿和他的书法木棉体
TUhjnbcbe - 2024/10/20 16:45:00
北京有哪些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uyishixiang/42900.html

木棉花开的时节,记者应约走进市桥河畔的国韵文化园,采访“居善居”主人何穗鸿先生。

在番禺文化艺术界,何穗鸿无疑是个“全能咖”“多面手”的存在。他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作家、诗人、摄影家、书法家,但其实在很多文化艺术领域,他都颇有研究和建树,卓然成“家”。他研究古祠堂古建筑文化,对番禺境内的古祠堂古建筑如数家珍,甚至对一座典型镬耳屋、一面悠久蚝壳墙、一条斑驳青石巷的来历都清清楚楚。他研究“四书五经”,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经典章节信手拈来并活学活用。他研究民俗文化和“非遗”,近年来对“吉祥文化”用功尤深。他还是个收藏家,专项收藏品堆满工作室。他甚至也是个歌词作者,由他作词的歌曲屡获大奖。

这次的采访,话题很应景,跟外面盛开的“英雄花”有关,围绕何穗鸿的书法“木棉体”展开。

谈何穗鸿的书法“木棉体”,免不了要先说说何穗鸿的木棉摄影作品。

早在十年前,何穗鸿就和著名画家陈永镪一起出过一本木棉专题的作品集,一个是美术,一个是摄影。仔细翻阅何穗鸿的木棉摄影作品,不难发现,跟彼时镜头着眼点在花相比,如今何穗鸿的木棉摄影作品有很大变化。他现在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木棉的枝干形态上,放在构图的“险”和“奇”上。他经常乐此不疲跑遍番禺全境,寻找百年老木棉拍照,在他镜头里的木棉,或苍茫豪迈、或曲枝通幽,或繁花漫天,或傲然独“放”,无不精准地捕捉到“英雄花”那种“雄姿英发”“正气凛然”的特质。

何穗鸿的木棉摄影作品

何穗鸿的书法“木棉体”的探索与他的木棉摄影作品不无关系,但也不尽然。他精心研究唐代孙过庭名帖《书谱》(也是书论名作),从里面汲取书法理论养分,并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进行创新性尝试,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露出清晰的“木棉体”面目。有别于他早期书法作品的“潇洒”“清爽”,如今的书法作品,更多地展现出苍劲老辣、雄浑稳健,而又古朴自然、妙趣横生的韵味。既契合木棉的外在姿态,又诠释木棉的精神内核。

德周化宇

兼善

记者研习《书谱》多年,其中有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古代书法名家的论述,给后来人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力,诸如“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之类,尽管后世很多书法家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解读,但“同自然之妙有”大多殊途同归。这点和《道德经》所言“道法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处。何穗鸿的“木棉体”表达的正是“自然”。看他的书法作品《兼善》,夸张的“点”如木棉花,“善”字的中间部分则分明是木棉的枝干。看似信手随意,其实蕴含真意。书法是讲究“出处”的,规矩还在,但学书到了这个层面,追求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了。

正如《书谱》云:“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学规矩,少年人会努力些;讲思悟,当然老年人更有心得。为什么这样说?《书谱》又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正是很好的说明。一个没有“思通楷则”的书法家,是无从谈创新的,更加无法感悟“平正-险绝-平正”的演变和提升。

显然,何穗鸿深悟其中道理,他的“木棉体”是某种程度基于这种感悟的产物,或者说是对他未来书法创作创新的投石问路。虽然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但至少是个不错的开始,是个追求的方向。

期待何穗鸿的书法创作“老而愈妙”,并逐渐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迈进。

来源:番禺融媒记者许林海图:受访者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穗鸿和他的书法木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