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烟雨起,正是饮茶时。每年清明前后,大朗人上山采摘百草制作春明茶,故此也被称为“清明茶”。据记载,春明茶于明朝中期在大朗镇水平村开始出现,后逐渐在大朗全镇盛行,为每家每户必备凉茶。特别是对于水平村而言,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烹煮春明茶。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生活来说,比一般的广东凉茶,春明茶要内容丰富得多。里面每一种草药都有不同的功效,常年饮用,是保健,也是庇护。
制作要花一个星期
“自己从十二岁开始,跟着家中长辈上山采茶,但真正能够上手,已经是结婚以后的事情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7岁的刘金玉说。上山不容易,采药不容易,辨别也不容易。即便是如今,由于很多草药都长在沟壑之中,依旧不易采摘和发现。清明采回的药材,在切碎、烘干、晾晒等步骤之后,可以长期储存,确保一家人一整年的用量。
据了解,广东北依南岭、南邻大海,地处热带、亚热带,阳光充足,加上常年受季风、台风影响降水丰盈,有“春天湿热、夏天炎热、秋天闷热、冬天燥热”的特点。阳光与雨水充足也滋养了各种中草药,山岭丛林、荒野田边很多不起眼的草木均可入药。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实践逐渐摸索出各种清热解毒、祛湿降火的“土法凉茶”,并由此延伸出岭南特有的凉茶文化。
春明茶是东莞埔田、丘陵一带流传最广泛的土制凉茶,它由荔枝叶、金银花、雷公根、红背菜、田基黄、水浪叶、葡萄叶、山崖虎、一点红、珍珠草、香芋叶、葵扇叶、凤尾草、香根、鸡仔草、蒲公英、木棉花、艾草、黄果籽等几十种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甘淡而清利,性凉而不寒,味甘而不苦,有除湿去热、清热消暑等作用。
“春明茶的制作说难不难,说容易工序又有点多。”刘金玉介绍,药材采集回家后用清水洗净后晾干,然后对草药进行分类并根据药材的特点切断或剁碎,放置太阳底下晒至三分干,把剁碎的药材放置蒸笼内用沸水蒸煮半小时后取出,再放置太阳底下晒干,晒干后的药材放置到药罐或袋子存放起来。“说起来简单,但过程比较繁琐,前后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晒时最好用竹筛,不会沾上灰尘,方便又干净。”刘金玉说。
传承交给年轻一辈
将晾晒后的春明茶,烹煮一个小时左右,方可拥有一整天的甘甜。在各种便捷式茶饮风靡街头的时代,春明茶乍听起来显得格格不入。可是,在一年四季都需要凉茶的广东,这种土法制作,用心烹煮,口传心授,传承百年的茶,又恰恰是弥足珍贵的。顺天应时,就地取材,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代代相传的健康饮品和保健理念,春明茶,其实是大朗人祖辈代代相传的智慧。
其实,春明茶对于大朗人的意义,比我们想象中要更为深远。嫁女儿娶媳妇,先喝一杯春明茶。满月酒升学宴,先喝一杯春明茶。村里还有一种说法。若是遇到一些相冲突的风俗讲究,一杯春明茶之后,清清爽爽可以消除一切忌讳。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春明茶代表着顺利洒脱的生活愿景,也代表着,对未来勇往无前的光芒和希望。
刘金玉熟练掌握春明茶采摘和熬制等整套工序,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能,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为了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后继有人,刘金玉老人也把自己从祖辈那里学来的手艺,教给了儿子邝葵钦和儿媳邝婉群,让他们慢慢掌握制作技艺。在采摘制作春明茶的事情上,年纪渐长的刘金玉已经成为了辅助,将主角的位置交给了年轻一辈。跟所有传承技艺一样,春明茶依然需要更多年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