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17 15:35:00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是一句流传在中国民间的俗话,不要小看这句话很普通,但是,却极好地概括了小暑与大暑的特征。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这种气候,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中国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南方大部分地区东旱西涝,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在中国大部分的农耕区,经过农历五月的抢收抢种之后,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全中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农事主要是各种田间管理的工作,应根据长势追肥、防治病虫。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小暑过后,正逢“三伏天”的头伏热浪袭来。北方人习惯在小暑这天喝粥,主要是为了清热防暑和调理肠胃,炒绿豆芽成了小菜首选。很多地方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因藕有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诗人苏东坡把西瓜叫做冰浆仙液,入腹后就能清彻心扉。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中国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传统习俗》1、吃藕小暑时节,南方的部分省份,有吃新藕的习俗。此时的新藕,又嫩又甜,无论是直接吃,还是做菜吃,味道都非常棒,咬一口放在嘴上,唇齿留香,丝毫没有渣滓,清香甘甜。2、“食新”习俗古时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3、吃饺子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的馅料很丰盛,荤素搭配,营养更丰富。4、喝消暑汤“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小暑禁忌》忌坐木头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雨水增多,暴露在室外的木凳,经过雨淋后,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高温烘烤,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忌洗冷水澡洗冷水是人们最常见的降暑方法,但是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处于开着状态,湿邪容易乘虚而入,导致身体受损。因此洗澡宜用温热水,这样可以受热出汗,排泄有毒物质。好了,小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