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雁冰
早春二月,我喜欢漫步在红场,寻找春天的气息。此时,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的木棉树已经脱去了身上的旧衣裳,穿上了春姑娘给予它的嫩绿又火红的衣裳。高大挺拔的树干伸出嫩绿的手臂随风摇晃着,在春风中抖擞精神。树干上竞相开放着一朵朵一簇簇羽毛球状的木棉花,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团团熊熊的火焰在燃烧。二月里的木棉花开得正红,红得稳重、红得庄严,把天际也染得一片通红。
站在木棉树下,我不禁想起了多年前还是学生的时候,来到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学习的情景。那时也是木棉花开的季节,当时还保存了一张照片,在照片里有我现在的同事欢姐在为我们做讲解,我当时就站在队伍的后边,认真地听着。没想到多年后的今天,我成为了她的同事。
我当时选择到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工作,是因为喜欢文史。历史专业出身的我,特别愿意接触这方面的工作。刚来的那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学习之年,我的工作就是在这里讲述先辈们的故事。在年的10月,我参加了县里的红色故事大赛,没想到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了决赛,决赛的场地已经从日常的三尺讲台换到了影剧院的大舞台。随后又加入了市委宣讲团,继续讲述着彭湃等革命先烈的故事。最开始的时候,我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后来,在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彭湃同志的遗书时,在一次次地讲述先烈的故事时,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传达一种精神。读着他写给妻子的信时,读着“万望保重,余言不尽,你爱湃!”这一句家书时,我的心慢慢被彭湃同志的家国情怀感动,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真真切切地意识到作为一名红色宣讲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责任感就像是一根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接过了接力棒正奔跑在新的征程上。红宫红场还有一位老馆长陈赛枝,去年我们拜访她的时候,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家虽然是一头白发,但身子骨特别硬朗,而且还很健谈。她特别喜欢跟我讲以前的事。后来每次过去看她,她都要拉把椅子,叫我坐在她的身边。我特别喜欢听她讲在纪念馆工作的时候,她与她的老师严永年老馆长的事;听她讲为了写海陆丰妇运史,如何三上大南山;听她讲先烈们从葫芦肚到金竹古寺的故事。有一次在问起一些资料的时候,赛枝姨跟我说:“你拿个U盘来把资料都拷贝回去,阿姨年纪大,是要去见彭公的人,以后这些事就要交代给你们年轻人了。”这句话虽然简单朴实,但是受到前辈的信任,我的内心深受感动,他们上一辈人没完成的事业,我们这一代人接着来做。
在红宫红场旧址这块红色的热土上,不仅有彭湃等先烈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过,也有着一代又一代的红宫红场人播撒过的青春和汗水。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第一任馆长谢乾生和后来的林泽民、苏助等前辈们,从年开始,他们用脚步去丈量海陆丰大地,记录曾经在这一片山川水土上发生过的珍贵历史。这些前辈不怕辛苦,不畏艰难,他们有着和先烈一样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备受感动。
在我沉思的时候,一朵木棉花掉落在我的眼前,看到它火红火红的花瓣,我想它应该正如我那红彤彤的赤诚之心。是的,“每天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我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软弱”,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充实和幸福。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独特的一份快乐。而我正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宝贵的快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躬逢盛世,作为一名时代新青年,当以如铁的意志、如铁的精神,去耕耘好自己的事业,方能不负青春、不负这伟大的时代。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