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实现现代化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基于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发展定位和自身条件,广州提出要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勇当排头兵,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州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广州日报今起推出《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州特点的现代化之路》系列报道,以“述评+案例”形式立体呈现广州在新征程上的新担当、新作为、新谋划,敬请垂注。
一条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壮大之路
一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之路
一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建设之路
一条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提升之路
一条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的开放之路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这是古人对广州山水格局和空间环境结构的诗意描述。作为一座向海而生、依港而兴的城市,广州自秦汉时期开始与海外开展频繁的通商活动,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包容开放的城市基因,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一直以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地位,屹立在世界城市之林。
城市的持久繁荣,离不开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广州始终以提升城市能级为落脚点,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已经发展成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万、流动人口超过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的超大城市,并被国家赋予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的特殊定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担当。在新征程上,特别是在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重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大要有大的样子、强要有强的水平,广州正聚焦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不断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壮大之路上展现更强担当、作出更多探索、实现更大作为。
广州担当:锚定方位勇担使命
打开世界地图,广州恰好位于太平洋西岸生产性地带的枢纽位置,连接着中国腹地和东南亚,贯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翻开世界历史,纽约、首尔、东京等后起商业港口城市都是近五百年间才繁荣崛起,只有广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型城市。回望发展历程,广州以其沟通内外、连接世界的门户城市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的持久繁荣,离不开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无论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还是大伦敦都市圈,都朝着同一逻辑演进: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城市影响力、辐射力。只有把握全球城市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方能永葆生机、赢得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必由之路。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道路上,城市能级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区域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大要有大的样子、强要有强的水平,广州必须始终锚定战略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始终坚持厚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门户功能强大、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实力雄厚等独特优势,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奋力走出一条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能级提升之路。
广州底气:积极探索奋笔答卷
广州稳居国际一线城市之列,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广州推动实现现代化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信心所在。
近年来,广州聚焦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人才强市,全力打造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枢纽和国际领先的信息枢纽,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统筹城市更新等9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奋力闯出一条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壮大之路,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枢纽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砝码。作为全国三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近年来,广州全力推动海陆空各种交通方式联动融合发展,交通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全面巩固了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展定位。“十三五”期间,进入世界城市体系排名第一梯队,空港旅客吞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大枢纽组团式网络生态型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此外,广州城市交通网络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常规公交多样化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改革创新是城市能级提升的根本动力。广州坚持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启动实施营商环境4.0改革,在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再次排名全国前列,在数字*府、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打造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的科技创新轴,整体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穗深港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城市能级提升的基础支撑。广州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9亿元,同比增长13.7%。特别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每一次产业迭代,广州总是能够当仁不让地引领风潮。近年来,广州坚持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为引擎,做大做强沿江、东南部、西部三大产业带,全面构建“链长制”*策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逐步构建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型现代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体现。广州坚持科技赋能,着力打造“一网通办、全市通办”的“穗好办”*务服务品牌,建设“一网统管、全城统管”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建设涵盖态势感知、运行监测、决策支撑的数字孪生城市,持续提升一体化在线*务平台水平,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务服务。值得一提的,今年“5·21”疫情期间,广州创新“穗康码”便民应用、首创健康码“*码”制度,最大范围控制疫情蔓延。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路径。广州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全国率先探索编制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年以来,城市更新推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释放存量用地67平方公里;坚持以“绣花”功夫突出抓好珠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和品质塑造、区域有机更新和功能提升、创新引领和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海心桥、明珠湾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使用,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
广州机遇:乘势而上奋楫扬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征程上,广州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广州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广州除了要牢牢抓住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这个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更要牢牢把握大有可为的重大历史机遇。
城市群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由单打独斗模式逐步转向城市融合发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无论是“双区”建设,还是“双城”联动,体现的就是城市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当前无论是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城市建设的更新、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创新的提升,都是牵一发动全身,需要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城市能级提升的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单凭广州、深圳、香港、东莞等任何单一城市的自身能力都难以完成,只有通过融合发展,才能通过把握湾区建设的机遇来实现城市能级的提升。
从城市化发展规律看,都市圈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空间现象。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会长胡刚表示,刚刚获批的南京都市圈的两个特点可以作为很多城市都市圈发展的参考,一是都市圈空间划分是以县区为单元,二是都市圈空间范围可以与其他都市圈重叠。例如,南京都市圈范围包括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市的部分区县,而这三个市同时又被纳入合肥都市圈范围。作为广州都市圈,可以进一步扩大范围,将其他相邻城市的部分区域纳入进来,这样广州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将大幅提升,城市能级也将大幅增强。
巨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巨大的需求,为现代化的推进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入选全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广州提升城市能级再次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林江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既体现了以拉动内需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体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当前,面对消费升级的挑战,必须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包括采取扩大出口与扩大进口并重的做法。胡刚也表示,广州经济体量大,中高收入群体大,来穗游客量也大,可以在高端进口商品消费上先行先试,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获批为契机,争取更多关税等优惠*策支持。从而推动广州从广州制造升级为广州制造与广州服务并重,进而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胡刚认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是某一领域的转型,而是全方位的转型,既包括发展数字经济,也包括数字赋能生活、数字赋能社会治理,这是一个全新的风口和起跑线,广州必须抓住机遇、主动谋划。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峰则表示,数字赋能城市运行管理实际上是应用的集合,最大的难点在于数据的共享共通,特别是各级*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共通。他建议,要着力打通上下级部门的数据通道,以更好地支持数字*府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更好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城市能级是一座城市实力的综合体现,城市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城市能级的支撑,城市能级提升也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指引。在推进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道路上,广州有信心、有决心、有底气,必将乘风而起、奋楫扬帆、破浪前行。
“壮大之路”这样闯出
●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人才强市
●全力打造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枢纽和国际领先的信息枢纽
●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
●统筹城市更新等9项重点工作
●加快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9亿元,同比增长13.7%
●今年上半年,广州港绩效指数位居全球五大集装箱港口首位
●年以来,城市更新推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释放存量用地67平方公里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穗深港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
●“十三五”期间,广州空港旅客吞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
穗智管:数字孪生广州城
在广州塔下的广州国际媒体港内,有一座“数字孪生”的广州城,与现实的广州一样,事无巨细一一对应,如影随形同生共长,这就是“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
“数字孪生城市,相当于通过数字化重构一座现实的广州城,实现实体城市向数字空间的全息投影,从而增强城市治理灵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处置能力”,广州市*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文谦给记者解释,“广州城的点点滴滴,包括环境、建筑、道路以及人,都在数字化的城市信息模型上一一对应。”
走进广州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开指挥调度大厅的大门,一面巨型LED大屏壮观耀眼,“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正在运行。记者看到,“穗智管”包含智慧*建、经济运行、一网通办、营商环境、智慧电力、城市建设、交通运行、应急管理等20多个专题,每个专题下各种动态数据、图表、照片、视频循环滚动,不断更新,城市各项“生命体征”跃然屏上。
广州自年起全力攻坚建设“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一图统揽、一网共治”运行模式,通过经济、医疗、城管、交通、生态、民生等各领域要素的数据联动融合分析,织密数据网格、调度多方参与,集合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五大功能,实现城市治理看全面、管到位、防在前,支撑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全市各个业务部门为“穗智管”提供大数据,“穗智管”对各方数据进行归总、融合、分析,反过来再为各部门提供更精细更全面的数据支撑,赋能城市治理,打造智慧城市。
目前,“穗智管”核心底座已搭建完成,建成了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一张图”,已对接30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归集了超29亿条城市运行数据,实现对城市运行体征的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城市管理决策指挥和调度协同一体化提供了平台支撑。
“穗智管”工作人员刘琳点开“交通运行”应用主题,选择广州南站,该站便以数字化的模样展示在记者眼前:当前区域人数人;当日累计发车班次/;未来1小时内晚点发车6班次;当前网约车数量辆……还有出租车往广州、番禺、佛山等方向发送车次曲线图;出租车驻留时长曲线图等数据。
“市交通运输局基于‘穗智管’的大数据整合分析及视频监控等功能,建设了南站客流疏运应用场景。”刘琳介绍道,“一方面,整合到发列车班次和旅客人数、站场人员实时流入流出量以及铁路部门及互联网迁徙大数据,绘制广州南站人群画像,分析站场内人群驻留数量、分布区域以及换乘流向趋势。另一方面,实时监测站场内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大巴等数量以及各方向发送车次,详细分析停车场内的接客车辆流转率以及车辆驻留时间。一旦旅客需求大于疏运能力,‘穗智管’将提示决策者及早组织指挥旅客疏运工作。”将“突发处置”提升至关口前移的“预警管理”,正是“穗智管”的“本事”。
“作为一个城市治理的平台,首先要感知这个城市。”梁文谦说,“第一步要感知的就是人,每个人都应该有个精准画像;第二步要感知这个城市的环境,包括气象、水情、土木、管网等;第三步要感知的是人心,市民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需求,都能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化智能分析来进行感知,精准找到当前城市运行存在的痛点、堵点,从而精准施策,有效治理。”
大坦沙:整岛更新一盘棋
今年9月1日,位于广州荔湾区西北部的大坦沙岛迎来新学校的启用,沙面小学大坦沙校区迎来首批一年级新生。校区启用前,它的名字还是大坦沙#小学地块,从平整的地块到崭新的校舍,代表着大坦沙岛基础教育服务的提升,是大坦沙日新月异的缩影。
整岛统一规划、统一土地整理储备、统一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统一城市管理的模式实施改造,大坦沙“四个统一”的整岛更新改造方式在广州城市更新中属首例。改造方凯德集团(中国)广州大坦沙项目公司总经理杨应时认为,这种改造模式有利于规划上对全岛进行统筹考虑,能够更合理地布局各类公建配套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景观公园以及公共休闲空间。“城市更新的其中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打造出真正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他表示。
“回迁安置先行、公建配套先行”的“两个先行”原则在大坦沙整岛更新改造项目中也体现得尤为明显,成为改造加速的重要因素。
俯瞰大坦沙,它似一颗菱形钻石卧在珠江上,尽管有8.7公里的江岸线,曾经的江边却车辆乱停、地砖破损、夜晚不亮灯……直到去年7月,珠江大桥东桥下、1.2公里长的大坦沙环岛绿带示范段完工亮相,周边居民才发现,家门口的亲水空间变靓了。“环岛碧道还差羊城食品厂码头这一个断点,打通以及绿化提升后,届时岛上居民可畅享8.7公里碧道。”大坦沙岛更新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志伟介绍道。
一座岛,天然具备生态优势,也有对外联通的短板。两年多来,大坦沙门户地区景观提升、环岛景观示范段建设、双桥路西段道路及周边景观提升、大坦沙中轴线河涌景观示范段建设等项目相继完成。
“外联内畅”的路网建设也在持续推进,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的开建,打破了大坦沙出岛只靠珠江大桥一座桥的局面。大坦沙规划市*道路(一期)完工,规划环岛路一期动工,岛中心的广州呼吸中心周边路网打通,大坦沙岛输电线路迁改工程南侧进场实施,连接荔湾老城区与大坦沙的如意大桥东桥用地征拆范围目前已完成一半租户的清退,建设即将启动……一系列交通利好正一步步化为群众可感知、可预见的出行便利。
“对旧城旧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改造耗资巨大,我们也看到一些改造的案例,由于道路交通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居民入住后诸多不便。我们遵循了*府要求的‘回迁安置先行、公建配套先行’的改造原则,在用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优先投入资金、启动这类项目的建设。”杨应时认为,践行“两个优先”原则是一种立足长远的平衡。他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坦沙岛城市品质、基础设施的提升完善,有利于提升商家、市民对项目的信心,有利于产业的引进和商户的入驻,整岛的区域价值提升与宜居环境改善、业态布局是密不可分的,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转化,只有做到融合,才能发挥更新改造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河沙村的后生仔嘉文住在岛上20多年,他频频提到“改造红利”一词。他说,走在中轴线上,满满幸福感;他也盼望着,改造加速度,早日搬新家、享红利。
白云站:智慧大脑枢纽站
正在建设中的广州白云站是一座智慧车站,是广州市首个按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理念打造的特大型枢纽工程,近日,记者赴现场探访。
据广铁站房建设指挥部白云站主管工程师高峰介绍,白云站去年10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完工。截至今年8月30日,工程进度已完成投资14.7亿元,占年度计划18亿元的81.6%;开工以来完成投资17.8亿元,占总投资68亿元的26%。其中,一期工程的基坑、桩基础及承台底板已全部完成;承轨层浇筑完成75%,钢结构安装完成84%。
新建广州白云站是全国“十三五”铁路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广州铁路枢纽规划“五主三辅”客站中的主要客站之一。广州白云站未来将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客车,也是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未来更新改造成高铁站的前置条件。站场规模为11条站台24条铁路线,以普铁为主,也担负部分高铁及城际铁路运输功能,下设近期两条和远期四条共六条地铁线(其中8号线已开通运营,12号线预计年开通试运营),配套有游客中心、长途客运中心、旅游大巴站场和城市公交站场。建成后的白云站将成为站城融合、交通综合、功能复合、生态结合、智能统合,具有岭南特色的全新TOD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综合枢纽之一,白云站将为国家铁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州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白云站的设计和建筑有三大特点,也是难点:一是功能复合,兼顾普速、城际、高铁功能;二是要穿过既有京广线,不能影响线路正常运行;三是站城交通融合。”铁四院工程师、白云站的主设计师之一、建筑负责人朱晓曦告诉记者。
既然要承接广州的全部普速客车,春运不可忽视。朱晓曦告诉记者,白云站创新提出了“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智能概念,采用“方-圆-方”布局,外方为城,内方为站,方与圆之间是两个“呼吸广场”。呼吸广场平时作为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春运时,上方将伸出大型顶棚,变身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并可直接进站的“扩展候车室”,旅客容量增大三倍。
除了“呼吸广场”,站房周围的“光谷”也是白云站智慧元素的一大亮点。白云站站房采用“云山珠水,木棉花开”的设计理念,东西两侧设置光谷,各有25片花瓣造型的墙面,营造出木棉花开的形态,增加站房的自然采光,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
在广铁站房指挥部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白云站项目推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指挥部会同参建单位成立了智能信息化及BIM技术组,组织完成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后续将重点在智慧工厂、智慧工地、智能化施工装备、智能视频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广铁相关负责人表示,白云站将切实落实“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站房建设理念,着力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前列”的双一流精品站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城华*庆吴多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苏俊杰李波高鹤涛廖雪明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