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县域面积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三个主体民族,是白毫茶盛产地。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发展好白毫茶、浩坤湖景区等“三个三”产业,全县脱贫成果显著,辖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早春,凌云县人忙景美,城乡面貌一新,大小山头、深浅山谷鲜花绽放,碧水映蓝天……五彩缤纷的凌云不断呈现。
红·旗花共舞
走进该县下甲镇彩架村,红旗、五角星、纪念碑、纪念馆等红*元素丰富多彩。该村是红八*突围战斗遗址。近年来,凌云县实施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红色”为主线,打造彩架红色旅游景点。突围战给当地留下了突围精神,几十年来该村群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在“十二五”期间,全村实现了脱贫。
目前,该村面貌新,一条河流从穿寨而过,河岸楼房林立,田地里种桑养蚕、劳动力外出务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
“这里好美啊!”近日,在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湖畔的木棉树下,一个女游客为一树树红艳艳的木棉花和静美浩坤湖水所惊呼。又是一年春好处,随着天气转暖,浩坤湖的水更显安静、碧绿,湖畔的木棉花、三角梅次第开放,为浩坤湖景区增添了一抹抹红韵,更与村里飘扬的红旗相映衬。
“十三五”期间,凌云县加强*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打造浩坤村“*建+扶贫”“旅游+扶贫”模式,让浩坤从小山村变成大景区,实现高质量脱贫。“不仅如此,凌云县还创建了“凌云红”*建品牌,一方面是建好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建强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和*支部“星级化”管理,让人才回流到农村,有效带动乡村发展。
绿·山林同幽
春节过后的一场夜雨滋润了凌云的高山、森林和土地,老树吐露新芽,山茶油、茶树、桑枝披上“绿衣裳”。
“这是清明前茶,凌云白毫茶品质最好的茶叶。”在八桂凌云茶山基地茶叶开采仪式上,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今年春茶出得早,虽然价格高,但全县量少,清明节前白毫茶供不应求。在脱贫攻坚战中,凌云县整合原有10余万亩茶园,鼓励当地茶企业创品牌、提品质,统一管理、生产,让全县茶农以及从事茶业5万余人受益。
一梯梯茶叶环山而上,堆积成形似金字塔的茶山,晨雾里,旭日下茶山之景如梦如幻,恍若与世隔绝。“这里搞农旅结合项目,是4A景区,游客可以观光,也可以体验采茶、制茶等。”茶山金字塔景区的工作人员韦永忠介绍说,很多游客喜欢到此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
山茶油、桑叶和白毫茶是凌云县农业“三张叶子”。近年来,该县围绕“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生态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让山更绿。“每年都发展桑园,目前全县近10万亩桑园,养蚕农户覆盖全县八个乡镇,这个产业助力增收效果明显。”该县桑蚕部门主要负责人董长勋介说。
连续几年来,凌云县坚持生态立县,大力发展以茶叶、桑蚕、油茶、乌鸡“三张叶子一只鸡”为主生态农业,以矿泉水、碳酸钙为主的生态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等,让群众守好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近年来,凌云县先后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
蓝·水天一色
“生态为本,绿色崛起,旅游兴县,共享小康”是凌云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近年来,凌云县严格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珠江防护林等生态治理工程,让凌云的天蓝、水碧、土净。
“这是我们的母亲河,一定保护好,不让它受到污染。”在泗水河边清理垃圾的*大哥是土生土长的凌云人。他告诉笔者,他热爱家乡,热爱不息的泗水河,对保护泗水河他丝毫不马虎。
凌云县古称泗城,因四水相汇得名“泗城”,享有“山上水乡、古府凌云、宜居天堂”的美誉。地处大石山深处,又无污染,所以凌云的水清而绿。早春,泗水河随水流摆动的水草、游鱼清晰可见,拦水坝里倒映着桥梁、房屋、灯影……
从该县伶站瑶族乡岩流瑶寨穿洞不足千里,扑面而来的是水天一色的浩坤美景,青山绿水蓝天同色相生,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令人赏心悦目。
县水利局局长韦海藻说:“凌云水质优良,水源洞断面和百色凌云那力交接断面水质为Ⅲ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他介绍,商家嗅到水的商机,到凌云办厂,建成呗侬山泉、岑山泉等水企业,甘做自然的搬运工,让凌云优质矿泉水成为千家万户的“生命之源”。
多年来,凌云县坚持打好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凌云呈现了一幕幕“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景,生态旅游业方兴未艾。
红花与红旗,青山、绿树与蓝天……五彩缤纷乡村美。凌云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强*建、抓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把凌云打造成为西部生态强县。
文字丨韦付增编辑丨王霞责编丨韦轩
审核丨陆定松总审丨李文强监制丨任上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