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树之歌》终于学完了!这一课仍是以生字学习为主,看似简单的木字旁生字,孩子们写起来、用起来,却错误百出。现将本课的知识点、易错点详细整理如下,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复习!
二类字的学习:
本课的15个二类字基本上都是左右结构的生字,识记时可以让孩子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进行记忆。另外要注意音形义的统一,要让孩子把字音、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保证不出现同音字相混淆的情况。
“新疆”的“疆”字可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计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耐”和“守”,可以运用组词的方法帮助孩子记忆。“银”也用偏旁识字法,左边的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装”字,形声字,上边是声旁,下边是形旁。“手掌”可以让孩子摊开手掌,让孩子发现“掌”跟手有关,再通过组词:脚掌、巴掌、鼓掌等来巩固这个生字的识记。
一类字的学习:
课文中十个一类字中,“化”的笔顺是容易出错的,这里的竖弯钩是最后一笔,不要把最后一笔写成撇。
容易出错的字是“壮士”的“壮”,右边是“士兵”的“士”,不要写成“土”。桐树的“桐”,孩子容易写成“铜”。桂花的“桂”右边是两个“土”叠加,上下两短竖,孩子会写成上下一长竖。
课文学习:
1.本课是一首儿歌,同时也是一篇归类识字课。课文中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树共11种树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树木种类的丰富多样,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但是大多数孩子在数课文中一共有多少种树木的时候,数成了十种。问题就出现在课文中的第二句“松柏四季披绿装”,“松柏”一词是指松树和柏树,很多孩子缺少生活常识,把松柏当成了一种树木。
2.课文一共有四句话(一个句号是一句话),第一句介绍了树木的形状,第二句介绍了树木的颜色,第三句描写的树木的习性,最后一句列举了树木中有特点的一个是活化石银杏和水杉,另外一类是香味浓郁的金桂。
3.第一句写树木形状,列举了杨树、榕树、梧桐树。
在读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的时候,孩子们通过扩词,杨树高大,榕树茁壮、榕树粗壮,感受到了杨树和榕树的特点。
后半句“梧桐树叶像手掌”是一个比喻句,把梧桐树叶比作手掌,孩子们现场练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树叶像什么形状?”时,有困难。几个孩子说出银杏树叶像扇子,再多一点就想不起来了。经过老师提醒孩子们能说出枫树叶子像鸭掌,柳树叶子像眉毛。在下课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校园,观察校园的各种树木以及叶片的形状,孩子们还说出来了鸭脚木叶子像鸭脚,枫树叶子像鸭掌,芭蕉树叶像扇子。当然,除了观察叶子还可以观察花朵的形状,比如牵牛花开像喇叭等等,要让孩子充分地去调动应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中所熟识的那些叶片和花朵等的形状,和自己熟悉的、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联系起来。
4.第二句写树木颜色,列举了枫树、松柏,一红一绿,色彩对比鲜明。
我们还练习了枫叶像什么。另外通过图文对照,我们知道了松树的叶子像针,也叫松针。孩子们说出了一个比喻句,松树叶子像细针。“松柏四季披绿装”是一个拟人的说法,在图文对照中,我们感受了松柏四季常青的特点。
5.第三句描写了不同的树木不同的习性,“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这一句对仗非常工整,并且包含两对反义词:暖和寒,南和北。
6.最后一句列举了有特点的两类树木: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和水杉;香味浓郁的金桂。通过给孩子们补充资料,孩子们了解到了银杏和水杉生活的年代非常久远,而且生命也特别的长。后半句,孩子们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感受桂花香飘十里、香味浓郁的特点。
课后题部分:
1.课后第二题是“读一读,记一记”。
第一行词语都是树木的名称。第二行词语都是和树有关的花叶果实。在这一行词语中,孩子们对桂花、枫叶、松子比较熟悉,而对白果却全然不知。
下课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走进校园,找到了我们校园的银杏树,刚巧银杏树上的白果已经成熟。有的孩子是第一次看见白果儿,有的孩子是见过但并不知道它的名字。相信通过这一次我们实地的观察,孩子们对白果的认知会比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的认知更加深刻。
2.课后第三题“有关树木的三句谚语”
不仅需要孩子们会读,还要简单理解意思,并能背诵、默写出来。
第一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的“树”指的是培养的意思,比如我们学校的树人广场(全班只有刘轩皓和熊子明留心到了学校广场的名字,值得表扬),“树”也是培养的意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培养人才非常不容易。
第二句指的是事物总有归宿,一般指的是客居他乡的人最后终要回到自己的故乡。
第三句“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首先要注意这里面两个“不”字的读音是不相同的,涉及到“不”的音变,和“一”的音变规律是一样的。另外这一句话是要让孩子们明白: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无法发展,无法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