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瞭望长江上游首位城市崛起记
TUhjnbcbe - 2023/8/23 20:14:00

“铁(钢铁)饭碗”是攀枝花与生俱来的优势,未来攀枝花将继续发挥钢铁产业传统优势,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坐拥世界级资源的攀枝花,正充分发挥钒钛资源富集优势,全力推进钒钛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着力做强“钛钒碗”

利用得天独厚的金色阳光资源,攀枝花持续做好“阳光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清洁能源和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力求创造更多富民“金饭碗”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硌叶含勇胡旭胥冰洁

她还很年轻,是个“60后”;她也很神秘,因重大使命诞生;她也曾孤寂,藏在长江上游的高山峡谷里;她以花为名:攀枝花市。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在四川最南端接纳雅砻江后流经川滇两省之间,古称泸水。千百年来,川滇交界处人烟稀少、经济凋敝。公元年,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

一千多年后,曾经的“不毛之地”上,长江上游“首位城市”迅速崛起,见证着千里金沙江的时代巨变。

攀枝花中心城区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供图

守住“铁饭碗”固本强基

攀枝花市区有一座花瓣状建筑,是近年落成的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下称三线建设博物馆)。博物馆展陈丰富,既有全国三线建设情况,也有攀枝花的前世今生。

三线建设博物馆副馆长、原攀枝花市文物局局长张鸿春全程参与该博物馆筹建,对攀枝花的城市历史如数家珍。

据张鸿春介绍,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因丰富的钒钛磁铁矿,成为国家三线建设重镇。数十万建设大*从全国各地奔赴这个当时仅有“7户人家1棵树”的金沙江畔古老渡口,投身钢铁基地大会战。在“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艰苦条件下,建设大*创造了在2.5平方公里坡地上布局成套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突破筑路禁区建成成昆铁路、攻克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性难题等奇迹,圆满完成国家任务,为新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三线建设背后的奉献和牺牲、青春和汗水,已经铭记在博物馆里。英雄铸就的“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至今仍在传承发扬。

张鸿春说,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面临的第一个技术难题是,攀枝花铁矿是国内外罕见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冶炼过程中渣铁不易分离。“国外很多专家断言,这是无法冶炼的‘呆矿’。”

年7月1日,攀钢炼铁厂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

三线建设博物馆里,一块由第一炉铁水铸成的印有“攀枝花”三个字的纪念铁依旧锃亮,诉说着中国人的坚强。

攀钢集团宣传部部长马海波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目前中国30%的铁路钢轨、70%的城市地铁轨道产自攀钢……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攀钢已发展成为引领全球的产钒企业,中国核心的钛原料和产业链完整的钛加工企业,以及世界顶级的重轨生产基地,同时还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用钢、家电用钢、高强结构用钢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特殊钢生产基地。攀钢集团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亿元。

走进坐落在山坡上的攀钢钒轨梁厂,长达米的厂房内建有两条万能生产线,可生产重轨、型钢和方钢三大系列近百个不同规格品种,年产钢材万吨。

“从年第一次出口印度至今,攀钢出口钢轨累计超过万吨,遍布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1月,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成功试验运行,全线所用钢轨和道岔都由攀钢制造。”钒轨梁厂副厂长冯伟说。

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告诉本刊记者,“铁(钢铁)饭碗”是攀枝花与生俱来的优势,攀枝花因钢铁而生,要继续发挥钢铁产业传统优势,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进一步巩固高速重轨钢等现有产品优势,大力发展高性能模具钢、高端结构钢等先进钢铁新材料,努力打造全国钒钛低微合金钢材制造基地和西南地区钢铁材料制造服务基地。

做强“钛钒碗”创新求变

“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钛白粉应用领域广泛,钛金属则是航空航天、医疗器械、高档日用品等的重要原料。”马海波说。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工业材料处副处长卿家胜介绍,攀枝花所在的攀西地区铁矿资源占全国19.6%;钛资源(以二氧化钛计)占全国90.5%,占全球35.2%;钒资源(以五氧化二钒计)占全国52%,占全球11.6%。

攀钢是中国目前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钛精矿生产企业,研制生产的钛金属及钛合金系列产品广受市场追捧,钛渣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钒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味精”,只需在钢中加入万分之几的钒,就能大增钢的韧性、强度,耐磨性及耐蚀性极好,既耐高温又抗严寒。

据了解,攀枝花年五氧化二钒产量为3.57万吨,总产钒量约占全国27%,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钒产品综合生产基地,钒钛高新区已被纳入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通过自主创新,攀钢的钒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自主研发出钒氮合金生产及装备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独家垄断全球市场的格局;首创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开启了全流程“三废”零排放的新纪元。目前,攀钢正在积极推进立方米电解液生产线项目。

走进攀钢集团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车间,本刊记者看到该公司依靠自主研发能力设计转化并制造的钛带轧机正在运行,其轧制的0.1×mm宽幅钛箔材相当于2张A4纸厚,可以用手撕开。

“0.05~0.1mm极薄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新能源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鸿舰公司机电分公司副经理马越告诉本刊记者,公司仍在继续攻关,力争攻克0.1mm以下的极薄钛带轧制技术。

年,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国家批复,攀枝花全域纳入,已形成从钛矿到钛材的钛金属全产业链和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年攀钢钒渣产量48万吨,钒制品产量4.33万吨,钒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9%和20.6%。

“坐拥世界级资源,我们必须做强‘钛钒碗’。”张正红说,攀枝花正充分发挥钒钛资源富集优势,全力推进钒钛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持续推进钒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提高钒钛资源就地转化率,做大做强钢铁、钒钛产业集群,建强中国钒钛之都,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工作人员展示该公司所生产的0.1mm极薄钛带(年11月28日摄)胥冰洁摄/本刊

创造“金饭碗”善治富民

攀枝花虽地处川滇交界处的欠发达地区,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光热资源富集;金沙江和雅砻江带着丰沛的水利和水能资源在境内汇聚;干热河谷的风可以轻松带动风电机组;拥有面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安宁河谷平原的一部分,被誉为“天府第二粮仓”……

攀枝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认为,后发的通江达海交通优势让攀枝花的区位优势在长江上游更加凸显:成昆铁路及其复线的开通、京昆高速的建成、保安营机场的投运,缩短了这个西南腹地城市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11月底,当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入冬,暖阳当空的攀枝花,仍有芒果挺立枝头。

“我们这山上的芒果可以销售到12月底。”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村种植户陈光羽告诉本刊记者,他家约7万斤芒果已以6.3元一斤的价格打包销售给一个外地客商。

攀枝花市委提出,除了端好“铁饭碗”、做强“钛钒碗”,还要创造“金饭碗”,利用得天独厚的金色阳光资源,持续做好“阳光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清洁能源和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

盐边县委书记王兴全兼任盐边县芒果现代农业园区的园长,他说,近三年,园区累计整合财*资金、社会资金等4.5亿元,从主体培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带动1.3万户农户种植芒果。目前园区已种植芒果15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年实现总产值30.3亿元,当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8%。

数据显示,盐边全县拥有35.8万亩晚熟芒果,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成果初显。

阳光不仅“关爱”芒果,也孕育出“天府第二粮仓”。在米易县的安宁河畔,成片的标准化农田和一顶顶大棚错落有序,已建成的10万亩稻菜轮作标准化种植基地5月到10月种植水稻,11月到次年4月种植蔬菜瓜果,土地亩产值从2万元提升至5万余元。

安宁河谷地势平坦,但在山高谷深的金沙江河谷,千百年来却“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饱受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难题困扰。

为改变千年困局,攀枝花会同三峡集团,利用乌东德水电站库区设计的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即将开工。

攀枝花市铁路和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江介绍,利用丰富的水风光电资源优势,“三结合”项目主要由多年平均引水量1.33亿立方米水资源配置工程、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和万千瓦光伏、风电新能源开发项目组成,总投资约亿元。实施后将新增灌溉面积55.9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5.9万亩,耕地复种指数由1.34提高至2.1,将彻底破解该区域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难题。“这堪称攀枝花的‘都江堰’。届时,在山上插根扁担,都能长成树。”吴江说。

在木棉花开的山岗上,记者看到这里既有企业厂房,也有绿树成荫的现代小区,资源型城市正变身阳光康养地。每到冬季都会吸引来自成都等地的大批“候鸟”市民,年全市康养产业增加值达.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8%。

攀枝花市目前正承担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共同富裕试验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天府第二粮仓、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等建设重任。“我们有信心办好这些新时代大事,让这‘三个饭碗’托起长江上游‘首位城市’。”张正红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瞭望长江上游首位城市崛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