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永玉亲属6月14日讣告,著名画家*永玉因病于年6月13日3时43分离世,享年99岁。
*永玉在生前最后一份遗嘱中明确:“请将我的遗体进行火化,不取回骨灰。希望我的骨灰作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家人决定尊重其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永玉先生90岁高龄时广州日报记者为其拍摄的照片,先生眼神十分清澈,炯炯有神。
画坛少有的“多面手”
*永玉是湘西凤凰人,著名作家沈从文是他的姑表叔叔。其祖上是拔贡,祖传砚田耕种,有着读书人的家传。
他自学美术,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是少有的“多面手”,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皆精通,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曾创作中国版画经典之作《阿诗玛》、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庚申年猴。他99岁时还在计划创作新画。
他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数十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著有《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吴世茫论坛》《见笑集》等。
一生的浪漫爱情只给一个人
在*老的传奇人生中,他不仅对于文学艺术“痴情”颇深,对待爱情也坚贞不渝。他的妻子张梅溪是广东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有简简单单8个字,却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才能实现这个愿望,*永玉和他的妻子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在追求张梅溪时,年轻的*永玉用自己节衣缩食买来的一把小号,每天都在张梅溪的必经之路上吹奏自己不久前练习的曲子;在两人的金婚纪念日,他又为她吹起了小号。两人相伴70余载,在*永玉眼中,爱情就是“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这是世界上最“高明”的幸福。
年5月8日,一个*永玉难以忘怀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亲手为妻子写下讣告,送别陪伴了自己的挚爱。讣告只有简洁的几句话,宣告妻子的去世时间,向大家表示歉意不能亲自上门告诉。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但这短短几十字却饱含了70多年的意笃情深。
深情:
*永玉是广东女婿常常“在北方想起南方”
“听到这个消息太震惊,太难过了,本来我们还准备在*永玉老先生百岁画展时去拜访他。”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遗憾地说。
*永玉与许鸿飞
*永玉和广东渊源颇深。他的妻子张梅溪是广东人。年,广东举行第一届文代会,*永玉从香港来到广州参会。
早年,*永玉跟廖冰兄、*新波等版画名家过从甚密,后来他又与林墉等后一辈艺术家交往甚笃,自年与本地雕塑家许鸿飞成了忘年交后,他来到广州,就住在许鸿飞的工作室石磨坊——长则两三周,短则三五天。
作为广东女婿,*永玉会说一些粤语,尤其是年纪大了后,他喜欢说一句“我宜家聋咗(现在聋了),听唔到(听不见)”。他喜欢听广东音乐、粤曲小调,认为很有韵味;他也爱吃糯米鸡以及沙琪玛、芋泥。每逢中秋、春节,许鸿飞常会到北京看望亦师亦友的*永玉。中秋,他少不了给*永玉带去广州酒家的月饼;春节,则带去广州酒家的腊肉和盆菜。只要广州酒家的月饼一出现,*永玉第一时间就让夫人收到二楼的房间里,以便慢慢“专享”。对盆菜的热爱,*永玉更是无以复加,前一晚吃完,汤汁他要家人留着,第二天兑点水,煮成汤继续就着馒头吃。
对花城广州,*永玉最爱的是木棉花。早在年春,他在广东迎宾馆看到了18株高姿迎风、万花待发的木棉树,就专门画了气魄宏大的《春红图》,以纪其盛。年3月,他从木棉盛开的广州回到桃花怒放的万荷堂,就以东晋吴隐之主*广东时设立“红棉节”,达官庶民乃至西洋番客在花下吹拉弹唱、休憩闲聊的传说为主题,创作了大画《红棉粤讴》。81岁时,他在石磨坊留下墨宝《松风之下万物肃穆》,落款里还津津有味地提到,春日见木棉花开,“心情为之大振”。
*永玉笔下的广州木棉花
“在北方,想起南方。在万荷堂,想起石磨坊。在北方,我跟老头子怀念往日;在南方,我跟石磨坊的年青人雕塑未来。”*永玉给许鸿飞的信中曾这样写道。
近年来,*永玉的作品多次在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亮相。在年举办的第25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永玉精品艺术大展”是当场最大的亮点之一。其中首次亮相的版画作品《花城》尤为特别。这是20世纪60年代*永玉在广州创作的一幅作品,他以花城为背景、以木为载体,将早期的花城风貌定格在画中。《花城》在广州的展出,不仅呈现出广州城市风貌的时代变迁,更以艺术为纽带,进一步呈现了广州与*永玉先生的渊源。
*永玉《花城》
回忆:
“他的作品有立于千秋风月之上的有趣灵魂”
“听到这个消息突然,去年还收到*永玉老先生发过来的他写的文章,特别难过和遗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一接到记者的电话后连声说。
接着林蓝回忆了两家人相识相交数十年的点点滴滴。“改革开放初期,南北艺术家交往活跃,当时*永玉先生移居香港,我的父亲与他相差近二十岁,来往非常密切,不只是艺术上的惺惺相惜,也是性情趣味上非常投契的朋友。”
儿时林蓝随父亲林墉先生与*永玉先生等人的合影
“我第一次见到*永玉先生,还是一名初中生。在广东迎宾馆,父亲带着我参加和*永玉先生、摄影师陈复礼先生的一次聚会,*永玉还为当时11岁的我画了张画像,我很兴奋,特意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就是《*永玉伯伯为我画像》。这篇文章当时在《语文月报》上面发表了,也是我平生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林蓝说。
年林蓝与*永玉先生在万荷堂
谈及*永玉先生在广州的艺术创作,林蓝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年,为筹办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永玉跨世纪艺展》,*永玉在广州11天内创作了13座雕塑。“其中一件《童戏》铜像表现的是他和妻子小时候玩跳马游戏的场景,他特别喜欢,也为我做了一件一模一样的,现在这件作品还在我的画室中。”林蓝说。
林蓝说:“*永玉先生既是伯伯一样温暖的长辈,也是人生导师,他对艺术有温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