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审丑反精英莫言为何频频遭质疑和
TUhjnbcbe - 2023/4/6 16:41:00

读书君

#莫言#

“尽管我生活在北京,是北京人,但从思想感情上说,我完全认为我还是一个农民,永远依恋土地。”

——莫言

莫言,中国作家群体中最受争议的作家之一。

如果要给莫言的文学作品贴标签,有几个词最常被提到,比如“审丑”、“反精英”等等。

“审丑”,即丑的“美学”。“反精英”,即与精英相反,莫言的小说基本都是写农村,贫穷、落后、淳朴的,和所谓的精英完全不沾边。

要问莫言的“审丑”体现,可谓是无处不在。

01莫言的“丑学世界”

比如年莫言在《红高梁》中写道: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选自电影《红高粱》剧照

如此直白的“丑”意表达,看到这里,“喷子们”可能已经蠢蠢欲动,准备要给莫言冠上一个“地域黑”的帽子了。正所谓是不将其骂到狗血喷头,似乎枉为“喷子”的称号。

莫言的小说中,类似这种又丑又奇的写法还有许多,可以说“丑”的描写几乎贯穿于他的小说的始终。

且这种“丑态”的描写,有具体写实的,也有抽象荒诞的,更有俗不可耐的,和贾平凹的小说中的各种粗鄙描述,有着“一脉相承”的文风。

比如在他的小说《欢乐》中这样描写母亲身上的跳蚤:

跳蚤在母亲紫色的肚皮上爬,爬在母亲积满污垢的肚脐眼里爬,爬……母亲嘴里吹出来的绿色气流使爬行的跳蚤站立不稳,脚步趄趔,步伐踉跄……还在母亲的……

由于是“限级版”的粗鄙不堪的描写,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除了《欢乐》,在莫言的成名作小说《红高粱》中,也同样充斥着各种让人倍感不适的描写。

比如描写罗汉大爷,被日本兵活生生被剥皮杀害的场景,这是一个极度让人感到反胃、让人感到“恶心”到极致的场景描写。

看过张艺谋电影版的读者可能对这个片段的刻画描写更加印象深刻。同样是描写乡村题材的小说,看惯了沈从文的乡村小说作品的读者,也许看不惯莫言的小说。

莫言是一个农民作家,莫言在高密乡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于农村生活的艰辛有着深刻的感知。

为此,在他的小说中,其所描写的基本也是各种关于农村贫困落后的现实描写,而非是赞扬颂歌各种美的世界。可以说,莫言就是“丑学世界”里的先锋者,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各种丑陋的描写随处可见。

如果说鲁迅先生的各种针砭时弊的文章描写,涉及到的诸如大便、癞头疮等也同样是粗鄙的用语叙述,那么莫言的审丑描写刻画显得更是强烈,在他的小说中,跳蚤、苍蝇、蛆虫……美女与大便、金奖牌和避孕套等无处不在。

丑,作为人类审美艺术范畴中的一个,从人类出现审美开始,美和丑就相伴而生。

不过,和美比起来,丑显然是很难被大众接受的。不管是描写人的丑陋,还是社会的丑陋,而莫言的小说描写两条都占。

02关于莫言的那些争议

一直以来,莫言饱受大众的争议,后来纵使他获得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也依旧“逃不过”被骂。

有人说,莫言就是一个“丑学大师”,各种丑的描写信手拈来,世间万物之丑皆可娓娓道来,写丑的创作手法也是天马行空,让人看了叹为观止,拍手叫绝。

为此,莫言一直备受争议。

客观上说,莫言受争议,的确和其丑的文学创作描写有很大的关系。

莫言似乎更擅长于描写刻画各种丑的世界,且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至深。透过莫言的“丑学世界”刻画描写,人们看到了一个苦难社会下的人性黑暗,这种“丑”的书写,给许多读者带来了沉重的压抑感。

对于这种丑的描写,不少读者表示实在难以接受。

当然,除了是因为丑的描写给人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外,还有一个比较被人垢病的问题在于:不少人认为莫言写得是“虚无主义”文学,不少的小说故事都是瞎写出来的,不符合现实。

比如莫言在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典礼上发言上,感慨到自己和母亲去捡麦穗被打的事情,不少人质疑这并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莫言回忆到,自己跟着母亲到集体的地里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因小脚跑不快,被看守人抓住打到嘴角流血的痛苦经历,此事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心灵伤害。

而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了舆论热潮。有人说莫言是在编撰故事,麦穗本来就可以捡的,何来被打一事?

也有人说,麦子属于公家,集体所有,捡麦穗被视为“偷盗行为”无可非议。

更甚者,有人认为莫言是在故意抹黑中国,阿谀奉承了西方人。

除了此事,关于莫言在小说中提到的人们饥饿到吃煤炭的场景,有人也质疑莫言是在凭空想象瞎写,那个地区的人们生活根本没有那么惨,吃煤炭的事情完全属于子虚乌有,凭空捏造。

03如何看待莫言的那些负面争议评价?

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里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落,小学还没有念完就辍学放牛了。

年轻时的莫言

或许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文学作家,接受无数人的赞誉。想当年,他最初的写作目的仅是为了一日三餐都能上吃饺子。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早年间生活过得贫困潦倒,没有多少学历的乡里人,写出了一部又一部惊人的小说作品。

客观上说,不得不承认,莫言的小说创作内容是具有深度的。虽然其作品中充斥着各种离经叛道、牛*蛇神、颠覆想象的内容。

比如《生死疲劳》的西门闹,因为不甘被冤死而大闹,“地狱酷刑最歹*的一招,将我扔到沸腾的油锅里,翻来覆去,像炸鸡一样炸了半个时辰”,依旧誓死不屈,最后连阎王都拿他没办法将其送回到了人间。结果,西门闹却阴差阳错投错了胎变成了牛等牲畜,“发起疯来”就乱咬人。

这种荒诞怪异的描写,和我国传统的古典文学《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写作手法很类似。

不过,小说中各种荒诞离奇的事情很多,但是其在书写的同时,也深深地撕开了人性的黑暗,社会的矛盾问题。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农民的贫困,更看到了民族的痛楚。

比如在他的作品《檀香刑》中,作者将看客的麻木,人格的肮脏,人性的丑陋“一丝不挂”地撕开了给人看:

“余姥姥凌迟美丽妓女那天,北京城竟万人空巷,被踩死、挤死的看客居然达二十多个。罪犯适度地、有节奏地嚎叫……”

这种描写刻画和“思想战斗士”鲁迅先生的有着相同的笔锋。透过小说的描写,我们看到了社会看客麻木、虚伪、邪恶、猎奇的种种人性丑陋面目。

选自电影《红高粱》剧照

对于莫言的这种“审丑”写法,很多人都持反对的意见。

然而,事实上,往往越是丑,越能看到丑恶其背后本身蕴含的本质。

正如莫言所言:

“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剧命运,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莫言的“审丑”并非是百害。

当然,万事都有两面性,纵使说得天花乱坠,也有人表示不赞同。在大众批判的背后,其实也在折射出许多的社会形态问题。

不过,尽管外界对莫言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莫言却始终都是那个莫言。爹妈给他取名为“莫言”,莫言,莫言就是少说多做,偏偏他却是一个“嘴碎”的人,各种说,各种写,书出了一本又一本。

总言之,莫言的确是中国文学圈的一个“怪象”。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审丑反精英莫言为何频频遭质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