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道《中山:抢抓历史机遇点燃改革激情》
“今天我特别高兴。”
年6月,通过视频形式,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见证了新华集团与中山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开启“香港创新+中山高端制造”合作篇章。
历史的长镜穿过岁月——
40多年前,长期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的霍英东带头投资中山,投入的是珠三角奔涌的改革开放大潮;40多年后,另一位曾长期担任的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带着新的创业梦想而来,奔向的是世界级湾区建设的发展大潮。
在一个全新的起点,讲述一场全新的逐梦故事。
年,广东省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接续点,广东将第六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放在中山,意义深远。
从开辟“广东四小虎”的创业激情,到勇担珠江口一体化发展的探路者,如新芽岁岁破枝,如枝干年年伸展,接续奋斗留下了开放发展的年轮,从昨天走向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奔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中山全市上下正抢抓历史机遇,点燃改革激情,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干劲和血性,开创工作新局面。
中山城区景观。南方+叶志文拍摄
跨越珠江口需要多久?
对于珠江两岸的区域协同发展而言,是长达10多年的期盼——从年启动深圳至中山跨海通道研究,到年9月省*府批复珠江口跨江通道统筹规划,再到年12月深中通道主体工程动工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的步伐,随着深中通道建设的推进不断推向纵深。
对于珠江东西两岸的居民而言,是90分钟的车程和30分钟的期待——从现有的通行条件看,通过虎门大桥往广深沿江高速,90分钟是交通无拥堵状态下的理想行车时间;2年后,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这个时间有望缩短至30分钟。
由于交通设施、创新资源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东强西弱”是珠三角经济圈长期以来亟待破解的难题——长期以来,珠江口东岸强、西岸弱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问题突出。
改变正在发生。
行驶在广深沿江高速,珠江碧波之上,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清晰可见,如巨大“竖琴”矗立于江海中。南中高速公路上,从远处眺望洪奇门特大桥西主塔,“木棉花”造型的塔冠清晰可见。超级工程的不断推进,奏响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环珠江口公里“*金内湾”的建设强音。
除了深中通道,包括南中高速、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中山东部外环均如火如荼施工中,深江高铁已于10月9日开工建设,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已经提上日程……
充分利用中央“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期,中山正开展交通大会战,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形成“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
破题解困的密码在哪里?
近代以来,振聋发聩的追问就回荡在伶仃洋畔——从岐澳古道走来,郑观应先生喊出“商战重于兵战”,实业救国之思唤醒千百万沉睡灵魂;自翠亨村走向世界,孙中山先生提出“交通为实业之母”,《实业计划》启迪后人;三乡雍陌村罗三妹山上,刻在巨石上的“不走回头路”铭文则唱响改革开放最强音……在这片珠江海域,有关“进取”“改革”“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止。
今日中山,该如何从转型升级的挑战中杀出重围、迎接首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机遇?又该怎样拿出百倍的勇气和智慧,应对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的挑战?
机遇从不会给因循守旧的人带来奇迹。扭转乾坤的新局面、豁然生动的新气象,必然孕育于锐意变革的勇气之中。
“中山各级*委*府、广大干部一定会发自内心关心呵护企业家,发自内心高效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从年10月25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到全市“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再到打响低效工业园改造、大兵团作战治水攻坚战……近一年来,中山做了不少事,但终归是一件事:如何抢抓机遇、焕发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比如,拿出50亿元鼓励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全市铺开低效工业园改造,推出项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把珠江口东岸城市产业的延长链、配套链落在中山大地上。
比如,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多个城市建立合作机制,设立“跨域通办”服务窗口,并在广东*务服务网上设立“省内通办”专区,近个事项“省内通办”。
推进与珠江口东岸城市在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规划等方面实现“六个一体化”,是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破题口,也是“方法论”。
以变革推开机遇的大门,以不破不还的决心行进,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中山拿出更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强的信心开路。
推动改革的关键点在哪儿?
“实验区是靠干出来,工作任务很艰巨,需要中山干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实验区是改革创新实验区,我们要敢于改革,要敢于突破。”
“突破的路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以改革的思维去突破,只要有利于破解土地碎片化现状的,就要大胆试、大胆闯。”
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关键在*,关键在人,关键靠改革。中山过去靠改革走到今天,依然要靠改革走向明天。
这是一条攻坚克难的征途。
推动一体化发展需要“借力”,更要自身“给力”。从低效工业园改造到水污染治理,从干部队伍转作风到营商环境改革的实践,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山以一个清醒的反思者、积极的奋斗者形象,直面历史问题,把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等关键词落实到工作实处,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山,拿出一个全新的中山“战法”。
这是一段把握机遇的航程。
深中通道改变了中山的区位优势,深圳近在咫尺、与香港也更进一步,中山“东承”实现新速度;不止于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打开“南联”的新可能,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建设为“北融”打开新局面,而与江门交通路网的联系,则为“西接”提供新空间。实践证明,只有打开胸怀,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才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南方+叶志文拍摄
这是一场凤凰涅槃的行进。
改革开放之初,在无经验可借鉴、无前人能指路的时候,是罗三妹山那一声“不走回头路”的果决,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20世纪80年代,是来自村居、镇街、市委、市*府的创新和探索,让“中山货”畅行天下,齐心打响了广东“四小虎”的名头;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是*企合心抱团,组成小分队走出特色招商的路子,守住了中山的工业基础;如今,在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起点上,需要全市上下以更大的除弊创新之勇气、大刀阔斧改革之魄力,投入到这场事业中来。
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山接过历史性一棒,把肩上的历史责任写在了改革征途上。
中山正成为企业家腾飞的重要舞台
对于曾带队在全国多个城市考察过的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来说,今年6月的中山之行,仍是他难忘的一次。
高科技产业商会会员,是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代表,包括腾讯、创维等上市公司在内的多名会员企业遍布全省,他们此行正是在大湾区寻求新的合作机遇。在这次调研中,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对中山的发展潜力提升、干部作风转变、营商环境优化等印象深刻。
“我经常和会员企业说,中山一定要去,而且要抓紧去。”王理宗开门见山地说,深圳企业家长期以来和中山都有密切联系。随着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深入,深中产业应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开展合作。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此行有两个关键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