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鞋垫小说丨赵光祥 [复制链接]

1#

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张鹏一看是单位电话,心一阵紧张。大周末的,都快晚上十一点了,还有啥事。原来省、市督查组即将督查婚姻档案电子化情况,近十年的婚姻登记档案要全部扫描为电子档案,且三天之内必须完成。他有些恼火,本来加班也正常,但问题是他的妻子这久到省外学习了,只有自己带着三岁和十岁的女儿在家,怎么办呢?但时间不容他多想,他立马把女儿哄睡,紧急奔赴单位。

从单位回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十一点,他有些惶恐地打开门,发现大女儿在做作业,小女儿坐在地板上呱呱叫,嘟囔着爸爸肚子饿,看到这一幕,他鼻子一酸,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落。

第二晚,第三晚,持续投入战斗,全局干部职工凝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总算圆满完成档案录入任务,他也为自己还活着感到一丝丝窃喜。

面对经常连续作战,张鹏有时也会苦闷彷徨,在县民*局工作,和老百姓联系最紧密,服务群众最多,这也成为他最大的安慰,但工作纷繁复杂,任务繁重,人到中年,精力下滑,加之上有老下有小,很多家事都需要处理,他焦头烂额,有点招架不住,他不断叩问自己:整天像老*牛一样奋力前行,精疲力尽,到底为了谁?即便周末,也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落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下场,可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吗?可以敷衍塞责吗?这样的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值还是不值?一个个疑问,充斥着内心,如同打翻酱油瓶一般五味陈杂,呛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但看到桌上的*徽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似乎在告诉他:伙计,不能这样想,千难万难,总能排除,千险万险,总能化险为夷。他脸上火辣辣的,作为一名*员,这样的想法让他有些惭愧。

张鹏喜欢诗歌,不管成功还是失意的时候,总能在诗歌中找到精神慰藉,攫取源源不断地前进动力,诗歌成了他最忠诚的伴侣。闲暇时,他时常轻轻吟诵着喜欢的诗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渐渐沉浸在诗人描绘的境界中。“你怎么啦,发什么呆?”妻子没好气地说道,他猛然抬起头,看看时间,匆忙奔向接孩子的路上。

张鹏还有个爱好,特别喜欢竹子,可能因为喜欢苏轼的缘故,苏轼的“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成了他的口头禅。因为喜欢竹子,家里晾衣服的、挂蚊帐的、挂毛巾的都用竹子,甚至客厅、卧室、阳台,都放有长短不一的竹子,有时妻子打扫屋子时,很不方便,叫他把用不到的竹子丢了,此时他不乐意了,大声嚷道:“我费尽千辛万苦把竹子从深山运到家里,你就只知道丢,把它收好总该可以了吧!”妻子看到这阵势,也就不再作声。

不仅在家里,在他办公的地方,也放了一节竹子在抽屉里,竹子是通过精挑细选、精心打磨的,竹节匀称,笔直周正,细腻光滑,工作累了的时候,他总爱拿出竹子端详一会,若有所思,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竹子放到抽屉里,继续投入工作,此时,他好像换了一个人,容光焕发,精神更好,笑容更甜,干劲更足。他这一喜好单位人人皆知,后来,就连来办事的很多群众都知道他这一嗜好。

张鹏从小生活在农村,山高路远,是农民的儿子,父母把他取名为张鹏,就是希望他飞出大山,改变命运。这个地方全村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栋洋房,全是土木结构的瓦房,不通电,水靠挑,住在山脚,赶集要步行二十多公里,要爬十多公里的陡坡,对于大多数城里人,就是空闲着走也够呛,但就是这样的路,父母为了凑学费,每周街天各自要背四五十公斤东西到集市上卖,卖完当天还要返回,这样的路不知走了多少趟,每年至少走上千公里,这一切,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疼在心里。父母虽然知识不多,但懂事理,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别人的东西不能要,犯法的事不能做,无论到哪里,要眼勤手快,这样长大才有饭吃,要心存善念,心好终究好。这些朴实的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了让子女上学,父母卖米,卖鸡蛋,卖腊肉,东拼西借,即便这样,其他姐弟四人还是相继辍学,他目睹了姐弟们辍学时无助的眼神,父母无奈的叹息。为了减轻父母压力,假期里他犁田犁地、背谷子、打柴、烧火、做饭……无所不干。他倒也争气,没辜负父母的希望,顺利考取一所师范大学,成了全村第一个飞出的本科生,在中学教过书,在乡*府干过,后来又到县民*局工作,如今已二十余年,每到一处,他异常珍惜工作岗位,工作自然干得很出色,深得领导和群众地好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张鹏出生的地方虽然穷了点,但风景秀丽,山水相依。春天,沿河的木棉花如火一般,到处成了花的世界,鸟的天堂,水波粼粼,碧草蓝天,交相辉映,整个山村显得亮丽起来;夏天,百川灌河,波涛滚滚,葱茏秀木,青翠欲滴,岸边是错落有序的梯田,稻禾的绿意如翡翠一般从山腰垂到岸边;秋天,稻穗如金子一般洒满田野;冬天,因海拔较低,感觉不到严冬的残酷。在这里,天永远那么蓝,空气永远那么清新,民风永远那么淳朴,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他,孕育了他如山沉稳,如水灵秀般的品格。如今,国家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除了两户加固房外,全部建成砖房,家家用上自来水,河流上建成大坝,沿河建成三个水电站,电杆换成了铁塔,告别了村里不通电的历史,也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收入不断增加,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五十多米宽的大坝上建成双向车道的水泥桥,四通八达的公路,全部硬化,实现了乡与乡,乡与县、乡与村的互联互通,为群众走出大山提供了便利,也告别了这里很多人曾经一辈子没到过县城的历史。

张鹏现在工作的地方,离老家五百多公里,虽然云南高山居多,但他现在工作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平坝。十一年前,因工作业绩突出,从乡上调到县民*局,他异常珍惜,经常告诫自己:是单位提供了发挥自己价值的舞台,让自己衣食无忧,要怀感恩之心,常思一路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无事可做。他上下班基本是步行或骑自行车,他认为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节能环保,又愉悦身心,磨砺意志,一举多得。作为单位的一般职员,工资并不高,有些同事也会埋怨工资低,此时他总是沉默不语,不抱怨也不反对,因为怕同事说他虚伪,没人会和钱过不去。他心里明白,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加工资时也会欢呼雀跃,但和很多农民相比,他很知足,知道农村的不易,一元多的洋芋,四千多元的工资足足可以买三吨多,可种三吨洋芋要流淌多少汗水,除去化肥农药等成本,基本赚不到钱,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更应该想办法帮农民增产增收,而不是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