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屏边县湾塘乡:幸福就在青山绿水间
红河日报---来源
“这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她的名字叫湾塘;人字桥头荔枝满坡,南溪河畔芒果飘香;滇越铁路,串起了百年沧桑;勤劳善良的湾塘人,同心同德建设家乡……”
3月的湾塘乡,木棉花团簇绽放红似火,荔枝芒果花开满坡,如同《湾塘恋歌》里唱的一样美。
湾塘乡荔枝芒果满山坡
“有党的好政策,有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群众合力攻坚、奋力拼搏,现在的湾塘乡实现了从‘气候炎热、交通闭塞、深度贫困’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美民富’的华丽蝶变。”说起湾塘乡的巨大变化,乡党委书记李兴也兴奋不已。
湾塘集镇安置点
强基固本搬出甜蜜新生活
“半山看到屋,走路走到哭。”眼前的重重大山像是一道道坚实的屏障,将贫困包围其中。没有搬到青平新寨之前,王高友一家住在上青平村小组,交通不畅,又无产业,仅凭几亩薄地种点苞谷、芋头糊口。“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只有实施整村搬迁,才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王高友深有感慨。
远眺青平新寨
和王高友一样有同样感慨的还有五家村村民项会英,每每回忆起那时的生活,总有诉不完的苦楚:“那些年想要去乡里赶集都要走一天,村里的道路是狭窄的土路,要是碰上下雨,污水横流。”
过去的湾塘乡有8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户人,道路不通、住房无保障严重阻碍了湾塘乡的发展。“农村想要富,必须得修路;农村要脱贫,基础得跟紧。搬出深山才能挪出穷窝,湾塘乡精准施策,对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对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同时,投入扶贫资金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乡通村道路%硬化,让群众的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湾塘乡党委副书记蔡自飞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湾塘乡的情况。
村民新居
“现在山也绿了水也清了,曾经的露天厕所再也看不见了,我们村有好几个公共卫生间,家家户户建了户厕,蚊虫也少了很多,散步时就连鸟叫声也觉得格外清脆悦耳。”湾塘乡阿碑村委会塘子村小组61岁的党员王保明说。
在湾塘乡几个安置点采访时,记者看到一张张笑脸上透出幸福生活的甜蜜。从深山老林、峡谷深涧搬进安置区,从茅草房搬进新楼房,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朝九晚五、生活规律,一大批搬迁群众悄然开启了“新活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年,湾塘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开展文化活动
聚焦产业“种下”幸福小康来
年,沿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元;年,数字整整翻了近15倍,达到3万余元。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党员干部把头带,人民群众富得快”,村口醒目的标语就是答案。
沿溪村
“湾塘乡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切实推进‘十百千’工程,不断强化产业技术培训,目前累计种植屏边荔枝亩、砂仁亩、芒果亩,群众的腰包鼓了,干事也更有动力。”湾塘乡乡长刘红勇说。
生活越来越美好,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沿溪村村民杨光云满怀感恩,过去因为要照顾患病的妻子,没有能力建新房,仅靠十来亩土地种植玉米维持一家4口的生计。“现在党和政府帮助修建好房子,还教会我种植荔枝的技术,现在我自己承包了一些土地,每年的收入少说也有20万,妻子的病也得到了更好的治疗。”杨光云激动不已。
村民在为荔枝疏花
望着漫山遍野的果树,湾塘乡清平新村村民陶绍明满是欢喜:“以前外出打工,一年下来省吃俭用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承包了80亩土地,再加上自己的30亩,全部用于种植砂仁和荔枝,一年下来有几十万元收入。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幸福就在青山绿水间。”短短几年时间,陶绍明不仅建了新房,还买了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展种植技术培训
站在山顶,遥望远处的五家寨人字桥,清澈的山泉从山间飞泻而下,与奔腾的南溪河相汇,滋养着两岸勤劳智慧的湾塘人。美景不胜收,春色倍还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融合的湾塘乡,正踏着春天的脚步筑梦前行。
五家寨人字桥(图片由屏边县融媒体中心提供)